宋仁宗赵祯,是历史上有名的仁慈皇帝,他在位四十二年,政治、经济、文化蓬勃发展,
这一切与仁宗皇帝“为政宽简、为君宽宥”密切相关........
仁宗驾崩后,“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乞丐与小儿皆焚烧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可见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仁宗做皇帝算得上一个守成之君,
奈何他的后宫,却充填着爱恨情仇、*阴谋,乱得像一团麻..........
惊天秘密明道二年(公元1033)三月,六十五岁的太后刘娥病逝于宝慈殿。
尽管宋仁宗赵祯做好了心理准备,可当刘娥断气的那一刻,赵祯根本就控制不住情绪,哭得不成样子,
群臣见仁宗为刘娥离世竟这般悲痛欲绝,忍不住向他进言,说他没必要这么伤心,刘太后又不是他的生母........
仁宗突然听说自己的身世,犹如晴天霹雳,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叫了二十来年的“大娘娘”竟不是自己的生母,
从小到大太后虽然对他比较严厉,可像她这样生活节俭的人,却经常将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四处布施、为他祈福,
他一直认为刘娥就是自己的母亲,从来没怀疑过自己的身世.......
还没等赵祯接受这个现实,进宫吊唁的燕王赵元俨说出的话更是让他极为震惊!
燕王说什么?他说自己是李宸妃所生,而且李宸妃死于非命.......莫非他暗指李宸妃为太后所害?
想到这里,赵祯立即带人前往洪福院,亲自去查看李宸妃的棺木。
注:据《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记载,是仁宗派李宸妃的弟弟李用和前去开棺验看,本文采取《宋史》的说法。
宫人小心翼翼地打开了李宸妃的棺木,只见用水银浸泡的李宸妃安详地躺在棺木中,
遗体容貌如生,并且穿戴着皇后的服饰,陪葬品虽不及皇后规格,但也是一品夫人的规格,
亲眼所见生母死后的遗容服饰,打消了赵祯对养母刘娥的疑虑,
他这才叹道:“人言岂可尽信。”随后来到刘太后牌位前焚香,哭着说:“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
当年真宗和刘娥将赵祯从宫女李氏的怀中抱走,并非像小说里写的是用狸猫换了太子,
真宗去世后,刘娥也没有害过李氏的性命,而是循例将她升为“顺容”让她去为真宗守灵,
还从民间找到了李氏的弟弟李用和,让他在朝廷里做了官,算是间接表达了对李氏的歉疚,
不过,李氏去世的时候,刘娥起初并不想为她举办丧礼,不想引发众人关注,只想以普通宫嫔的身份殓葬了事,
“宸妃”这个封号还是李氏临断气前刘娥晋封的,或许她希望李氏能捱过病痛,又或许是为了让自己的良心好过一些,
然而李氏命薄,最终病重不治,没有享受一天“宸妃”的待遇就死在了她四十六岁的那一年,也就是明道元年(公元1032)二月。
可刘娥的小心思没有逃过吕夷简这个心思缜密的宰相。
他瞧准机会在仁宗在的时候,向刘娥“打听”:听说不久前有位先帝宫嫔去世了?
刘娥听到他这么问,瞬间大惊,责问道:宰相也管宫中事吗?
随后连忙让仁宗宣布退朝,并独自召见吕夷简责问道:死了一名宫人,宰相也要管吗?
吕夷简回答道:我既然身为宰相,自然凡事都应当过问。
刘娥大怒:宰相是想要离间我们母子之情吗?
吕夷简针锋相对地说:太后若是不为刘家考虑,臣就不说什么了,倘若还对刘家有一丝情分,那名宫人必须厚葬!
吕夷简的一句话让刘娥瞬间醒悟,她不是个不讲道理的人,虽然有私心且有些不甘心,
但总归吕夷简说得不错,倘若有一天仁宗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氏,丧事潦草不成礼,恐怕会给有心人钻了空隙,届时倒霉的就是刘家了。
刘娥最终采纳了吕夷简的建议,以一品的礼仪将李宸妃殡殓,还为她穿上了皇后的冠服。
果不其然,刘娥死后,就有她听政期间被贬谪的官员上书仁宗,控诉刘娥的失当举措,
也不乏有人添油加醋将李宸妃之死“嫁祸”在刘娥头上,好在开棺结果算是还了刘娥的清白,
亏得吕夷简的提醒,刘家没有受到牵连,反而比刘娥在世时还要风光。
俗话说得好,“人不可太绝,事不可太尽”,要给自己留有余地才是,这个道理刘娥懂了,
可她的儿媳妇郭皇后却没这般通透,不仅将后宫嫔妃得罪了遍,使得丈夫赵祯对她愈发冷淡不说,因为一句话,却也将吕夷简得罪了!
郭皇后一句话,得罪了宰相刘娥临死前,曾留下遗诏要赵祯将杨淑妃尊为皇太后,赵祯虽然遵照了刘娥的旨意,却不再让这位太后杨氏临朝听政,
而且赵祯亲政后,召见宰相吕夷简一同商议,打算将张耆、夏竦、陈尧佐、范雍、赵稹、晏殊、钱惟演等疑似“走太后后门”提拔上来的一众朝臣统统免职,
玲珑八面的吕夷简自然不会违逆赵祯的意思,他还恭维赵祯“英明”,
可吕夷简万万没想到,第二天早朝宣旨官宣布名单的时候,他的名字竟然也在其列!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吕夷简怎么也没想到,昨天皇帝还找他商议,名单还是他同皇帝一起列出来的,为啥事先一点征兆都没有?
这让他实在是想不通,浑浑噩噩地度过一整天后,他决定找出问题所在,凭他直觉仁宗不会突然就将他罢相,一定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还别说,真的让吕夷简从内侍副都知(宦官,管宫禁事务)阎文应那里打听到了消息,
竟然是郭皇后的一句话,害得他被贬出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