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饼油条做法大全,传统大饼油条做法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8 22:34:08

刘会平在上海开的第一家店叫“刘师傅大包”。

最开始刘会平开了一家“刘师傅大包”店,很快他就发现,包子的口味不够“妥帖”,客人并不怎么接受。于是他想了一招,把店先关掉,到城隍庙附近的老牌点心店当学徒,一心一意学习地道的上海点心做法。

跟着老师傅学了几年,刘会平很快掌握了上海包子的特点:口味偏甜,制作点心时多少要放点糖,而他之前调的包子馅有些偏咸。2001年,他到河南中路、九江路的路口租了间店面重开,立马就一炮而红了。后来他觉得上海人习惯把包子称作“馒头”,便把店名改为“巴比馒头”,让人在名字上有一份亲切感。

2000年前后,来上海做小生意的长三角人,更懂得如何踏准城市的节奏。

西康路上开葱油饼铺子的老板刘于生,江苏盐城人,1993年就来到上海。一开始他做的是建材生意;2000年左右,他发现,自己叔叔在提篮桥附近开的葱油饼小店生意一直很红火,于是改行跟着他学做饼,之后自己也在提篮桥开了间铺子。

一段时间后,刘于生发现乍浦路美食街的生意特别好,又把店搬到了乍浦路上,6年前,门面拆迁了,他便找到了现在的这间铺子。

大年初九,刘于生的店跟着上班族一起复工,开工第一天,门口就排起了长队。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刘于生往他的葱油饼店门口一站,更显小店的门面之小,目测也就1米宽,不过门头上的设计十分有气势,蓝底红字写着“提篮桥老摊头葱油饼一号”,再往上贴着近20张被媒体报道的图片和视频截图。

相熟的食客都知道,刘于生的葱油饼用的是老式做法,一个佐证是狭小的店内摆了一个烧煤球的大圆炉子。“我这个饼的油酥里还有二三十种佐料,这是秘方,做出来老远就能闻到香气。”刘于生很骄傲。

为了离上海更近一些,前几年刘于生在昆山买了房,现在孙子在昆山读书,爱人则在昆山照顾孙子。刘于生说,现在葱油饼不只自己在做,还有儿子接班。“以后我不做了,就交给儿子做,总归要在上海一直做下去。”

“破圈”势如破竹

2010年后,长三角铁路网络日益完善,随着交通越来越方便、人们交流越来越频繁,早餐在口味上的“破圈”势如破竹。

对这种“破圈”感受格外强烈的,要数在长乐路、陕西南路的路口开蛋饼店的老板娘卞姐。卞姐的本名叫卞永爱,老家在江苏盐城,已经在上海打拼了30多年,2011年卞姐在自己经营的书报亭旁搭了一个蛋饼制作档口,渐渐地,蛋饼成了“主角”。

大年初六一大早,“卞姐蛋饼”重新开门。当时卞姐还被堵在盐城返沪的高速路上。记者第一次去采访是年初七早上,看店的是卞姐请的一位上海爷叔,因为生意太好,爷叔忙得根本没时间跟记者说话。等到大年初八正式采访时,记者站在门口,足足等了1个多小时,因为排队买饼的队伍始终没有间断过,卞姐腾不出半分钟空闲时间。

上海大饼油条做法大全,传统大饼油条做法(5)

卞姐蛋饼门口排队是常态。李欣欣 摄

店里的顾客大多是老客人,卞姐喜欢一边做蛋饼一边跟客人聊几句。一位来自安徽的外卖骑手,看蛋饼店生意好,就顺口搭话:“老板娘,你们这里招不招工?我想把我老婆推荐到你店里来干活。”“你记一下我的电话号码,晚点打电话给我细聊。”卞姐边说边在鸡蛋饼中加上了半根油条,卷一卷,切一刀,成品出炉。

上海大饼油条做法大全,传统大饼油条做法(6)

卞姐在店里忙得又累又开心。李欣欣 摄

过去,可能有人会说,蛋饼里加油条是“上海做法”,加薄脆饼是“北京做法”……但今天,南来北往的客人在同一家店内,足足有十几种选择,哪有什么南北之分?上海的早餐,早已在这种口味“破圈”中实现了去地域化。

“我感觉自己运气蛮好的,正好赶上这些年快餐市场大发展,人们更加追求这种快餐感,即使是手工的东西,也能越快越好。”卞姐说。

早餐一体化

无论是做葱油饼的王永新、刘于生,还是卖包子等食品的刘会平、做蛋饼的卞姐,这些长三角人都抓住了上海早餐的精髓,要“可移动”,能够边走边吃,这是上海快节奏的生活模式决定的。在几十年的跨度中,在城市间距离不断被拉近的时间洪流中,这些早餐经营者努力迎合着“上海风味”,也在无形中影响甚至改变着“上海风味”。

今天的上海早餐市场,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口味“破圈”,而是市场内在更深度的融合,确切地说,是更一体化了。

黄河路上,一家净素包子店的老板是上海人,店内负责日常经营的则是一个从江苏徐州来的妹子;武定路上的千层饼店,每天凌晨5点就开门营业,为晚归的保安、出租车师傅提供热食,老板是安徽阜阳人;茂名北路上的一家蛋饼店,老板来自安徽池州;淮安路上的张记油条店,老板是浙江台州人……他们早早地返回上海,在上班族通勤之前备好早餐,恭候着客人。而客人们也无所谓他们来自哪里,只知道他们做的是“上海的早餐”。

在上海本土作家马尚龙看来,今天,以早餐为载体,长三角之间的相互影响是“爆米花”式的,“噼里啪啦的”。“这些早餐铺的经营者,可能上午还在老家看电视,下午就坐着高铁或开车回上海,把店铺开出来了。”马尚龙说。

徐州姑娘徐萍在上海做了4年包子,作为一名来上海时间不长的新上海人,她的感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也听到过上海人排外这种说法,但我在上海卖包子这么久,从来没觉得被排斥。我跟几个老顾客相处得挺好,有几个上海阿姨也很喜欢我,而且这里的工资也要比其他城市打工高一些。今年过年,我回家住了一个礼拜,年初五就回来了。”徐萍说,她喜欢上海,能看到更多、感受到更多,还有这么多新认识的朋友,只要有工作机会,她希望一直在上海干下去。

上海大饼油条做法大全,传统大饼油条做法(7)

徐萍在包子店里忙前忙后。李欣欣 摄

像徐萍这样的早餐经营者,在长三角有千千万万,无论时间长短,他们以早餐为桥梁,在一个个包子、鸡蛋饼、葱油饼里,把老家和上海的味道、生活、感情交织融合在一起,热气腾腾、生机勃勃。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陈抒怡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李欣欣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