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的主题诗文概括,清平乐这首词的中心思想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1 04:58:14

江疏影饰演的曹皇后也是对宋代皇后画像的一比一还原。图中所穿的袆衣用深青色衣料织成,织以翟鸟花纹,衣领和衣袖还使用龙纹镶边,体现皇后尊贵地位,是皇后参加朝会、受册、祭奠等大型事务时的礼服。面部贴的是珠翠面花饰物,头上戴的是九龙四凤冠,细节精致,无可挑剔。

清平乐的主题诗文概括,清平乐这首词的中心思想(5)

就连剧中百官的朝服,群像戏也都是根据历史画像来进行设计,力求给观众准确展现当时的独特社会风貌。

清平乐的主题诗文概括,清平乐这首词的中心思想(6)

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谓如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当铺)掌事,即着皂(黑)衫角带不顶帽之类。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民俗》

从以上史料得知,在宋代,服饰配色除了摒弃华丽浓艳,回归质朴天然之外,还暗喻了社会等级和行业。

除了平民,那些“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文人士大夫阶层中, 追求服装平淡简朴的审美情趣更是蔚然成风。

比如那些名臣不上朝的时候,身着服饰多是“青白”二色, 以此来体现文人贤士的儒雅气质。以观众喜闻乐见的韩琦和赵祯这对君臣CP来举例。

清平乐的主题诗文概括,清平乐这首词的中心思想(7)

少年时期的“神仙公子”在满载母爱味道的梁家铺子遇见了一身正气、胸怀抱负的“未来名臣”。当时的少年韩琦身着白色服饰,眉目清俊,气质疏朗。

后来金榜题名,成为天子近臣,依然不改质朴。下朝之后,和友人一起走遍酒肆茶铺,关注大宋民生。

历史上真实的韩琦不仅长得帅,人聪明,(琦风骨秀异,弱冠举进士,名在第二。《宋史》)而且还是一位三朝宰相、名列孔庙的大贤臣。

② 服饰风格倾向于拘谨内敛,一派“宋儒气象”

宋代尚文抑武,文官作为科举出身的官僚群体,同时也身兼著名诗人、词人,甚至大学者的身份。这些读书人在诗书雅乐的熏陶下成长起来,接受过颇为良好的教育,自然具备儒雅的气度,进而成为整个社会尊崇钦羡的对象。

而这样独特的文人审美,表现到服饰服装上,就演变为清新天然、质朴恬淡的服饰风格。当时的文人喜好穿着宽博的衣衫, 佩戴头巾, 以示高雅,引起广泛效仿。

宋代士人中流行巾类且式样繁多,有仙桃巾、华阳巾、纶巾、高士巾、云巾、道巾等。头巾 堪称宋代文人的最爱,而且时常自己设计头巾,以此体现独特审美。

比如宋代文豪苏东坡设计的头巾样式,就被称作“东坡巾”;黄庭坚,字山谷,他曾佩戴的头巾则被称作“山谷巾”。

清平乐的主题诗文概括,清平乐这首词的中心思想(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