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的主题诗文概括,清平乐这首词的中心思想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1 04:58:14

而这些文人名士,不仅是朝堂上的贤臣,更是诗人、词人、文学家。剧情当中也有晏殊雨中作词、欧阳修作品被争相传抄,导致“洛阳纸贵”的桥段。

才华横溢的欧阳修因为读懂了考官在题目中设置的玄机,被晏殊赏识,状元名号可谓十拿九稳。但却因为曾有“见羞容敛翠,嫩脸匀红,素腰袅娜。——《醉蓬莱》”这类直白的艳词传出,被刘太后得知,险些被黜落,毕竟状元作为全天下读书人的榜样,私德和品行必须端方。

清平乐的主题诗文概括,清平乐这首词的中心思想(17)

最终状元易主王拱辰,欧阳修仅得第14名。后来大文豪官场几经浮沉,在第43集的时候还是被政敌抓住同样的把柄大做文章,“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留著待春深。——《望江南》”被恶意解读为和外甥女的绯闻,导致欧阳修贬官外放。

看来,在宋朝当官,这文章不能随便写,词也真不能随便作啊!

对比欧阳修的狂放,同属北宋名臣的范仲淹就无愧于“圣贤”之名。第24集当中,范仲淹所作《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清平乐的主题诗文概括,清平乐这首词的中心思想(18)

在韩琦和范仲淹因为商议战事争论不休之后,这阙词被一个沧桑浑厚的男声吟唱出来,如泣如诉,非常应景,也暗示了接下来发生的悲剧。任福因为误信假消息,导致率领数万士兵,落入元昊包围圈,成为客死他乡的累累白骨。

范仲淹作为北宋名臣,在官场两袖清风,始终不弃文人的傲骨。能写出这样的边塞词,也是因为戍边多年,有着边境的真实生活体验。再加上创作时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全词沉郁雄浑,慷慨激昂,将自己戍边卫国的英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反映了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环境的艰苦以及他们思念亲人的心绪。

《渔家傲·秋思》,情景交融,悲凉、雄浑,在历史上评价极高,甚至被称为“唐宋以来边塞词中最突出的一首”。

而《清平乐》整部剧中出现的所有宋词之美,都能用一句话概括“反映北宋社会文化、风俗世情和文人生活的独特风景。”

二、主题立意:宋仁宗终其一生都在爱恨嗔痴和家国天下当中困守孤城,承担起作为君王的仁、孝、爱与孤独。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个人命运最大的底色就是“无奈”,即使生在尊贵的帝王之家,亦无法逃避出身和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1、 仁:从《清平乐》看“一代仁君”是如何养成的

宋仁宗赵祯的政治生涯可谓是做到了一个字——仁。而《清平乐》第一集当中就有关于少年赵祯“仁君”的品德褒奖,是通过一段对话的形式展现的:

清平乐的主题诗文概括,清平乐这首词的中心思想(19)

“顺容还说官家仁爱,日后必定是个好皇帝,百姓能有官家的庇护,乃是百姓莫大的福分。数月前,附近的寺庙住持曾说菩萨的金冠前几日被盗了,奏报朝廷重塑之时,官家亲自下令,那些看护不周的庙宇,今后不许再用真金塑像。”

“朕记得这事儿,朕是觉得,小民所受教化有限,难克制贪欲,若神像以金为冠,又守备欠缺,无法防人偷窃,倒是引诱小民犯法了,小民因此犯法受刑,岂不是反而违背了礼佛的初心?”

“住持还说,官家不但能体恤弱小,更能原谅那些愚民无奈之下所犯的错,这便是佛心。官家能以佛心对待子民,那百姓们,可真是太有福气了!顺容也希望官家做个仁爱之君,造福天下,就是普天之下所有人民的期冀。”

① 对于古代君王来说,什么是“仁”?

仁,从人从二:天地相爱有生即为“仁”字。因其有生故“仁”为种子内核中心,也是一切生命的中心。“仁”字蕴含着中国人之三观。

《系辞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儒学大家孔子认为“仁”是人类的普世价值,所以完备了一个以“仁”为核心,孝悌为体用的思想体系。并将“仁”作为道德原则、道德标准、道德境界来大力推广,对后世的帝王君主影响深远。

宋朝也奉行儒学思想,以仁孝治天下,所以赵祯从登上东宫太子之位就被父母、先生、臣子以“仁君”的标准来培养,赵祯的“帝王养成之路”,就是以“仁”为根基。

② 君王为什么要“仁”呢?

《清平乐》第三集开端,成年后的韩琦和官家在朝堂之上旧事重提,回忆起入仕初心的韩琦早已不是当初那个青涩少年,不敢纸上谈兵。在赵祯的步步紧逼之下,君臣二人朝堂直言:

“那一日,你一介书生尚敢挺身而出,与恶霸周旋,在坊间小院能对一富贵公子,豪言壮语地议论政治民生,如今金榜题名,以榜眼的身份在这大殿之上却唯唯诺诺,才成绿衣郎,便失赤子心了吗?”

“臣从未忘记入仕初心,为百姓请命,为君王分忧,为国保太平。”

“那么此时,朕让你就民生之事发表议论,你为何不敢说?是怕影响了仕途功名吗?”

“臣不是不敢,更不是怕影响什么功名仕途,而是亲眼目睹了梁家家破人亡的惨剧之后,深深觉得,出于善意的鲁莽之言,任性之行,也许反而害人。尤其当这一言一行,出自身居高位者时。”

“害得他们家破人亡的,并非那朱姓无赖,而是蜜饯梅子,被贵人赞赏的家传药渍蜜饯梅子。臣本来百思不得其解,是什么贵人的喜好,当年能让整个京城的富贵人家争相效仿,使得梁家维持生计的果子,贵如玛瑙不算,就连梁生惯常使用的药材,因与炮制梅子所用的药有几味重合,也成了天价。今日站在金殿之上,臣恍然大悟。”

清平乐的主题诗文概括,清平乐这首词的中心思想(20)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