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一二年级,杜甫的古诗一二三年级全部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3 04:59:49

当然,杜甫在成都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是安逸的,毕竟安史之乱是一场全国性的战乱。成都是太平的,但是其他地方依然还在打仗。

加上杜甫又是个爱国诗人,自然更容易对老百姓心生同情。所以,哪怕杜甫在成都暂时过的舒服安逸,心中时时刻刻念叨的也是百姓的日子好不好过。

比如在762年,成都发生了几个月的旱灾,百姓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杜甫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春天来临的时候,成都突然下了一场春雨,久旱逢甘霖,杜甫那个开心啊,挥笔就写了这首《春夜喜雨》:

原文:

春夜喜雨

杜甫〔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翻译: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写自己怎么爱国,但是还是能看到杜甫那颗细腻的爱国之心。

杜甫的诗一二年级,杜甫的古诗一二三年级全部(9)

他的爱国是直接表达在老百姓身上的。百姓日子不好过,心里就犯愁,百姓日子好过了,他心里也就开心。

当然还有一种,比如听到国家收复了失地,喜笑颜开,就像杜甫那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原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唐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翻译: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这首诗是杜甫763年写的,这一年,叛军首领史朝义自*,其他的叛军也纷纷投降,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

杜甫一听到这个消息,简直是欣喜若狂,开心的不得了,于是冲口写出了这首感情洋溢的七律名篇。这首诗写的行云流水,有点像李白的感觉,一气挥就,所以有人说这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杜甫的诗一二年级,杜甫的古诗一二三年级全部(10)

这首诗写的内容很简单,说的是自己流浪在外,听到军官收复了失地,恨不得立刻收拾行李回家。抒发的是自己遏制不住的喜悦和还乡的快意,在这种兴奋地情绪中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

通过这两首诗我们可以发现,杜甫爱国一是希望百姓日子过得好,二是渴望国家少战乱。无论是哪种,最终都是希望百姓安居乐业,所以从杜甫身上,同学们要学习的是,爱国就看你的所思所做是不是真的对百姓好。

杜甫的诗一二年级,杜甫的古诗一二三年级全部(11)

杜甫的一生可以说是颠沛流离,哪怕自己过的不好,心心念念的也是普通百姓,诗中经常流露出一个圣人的悲悯之心,所以他被后人称为诗圣。可是,难道杜甫就没有自己想过的生活么?

也是有的,杜甫早期的时候,是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做皇帝的首席导师,让百姓安居乐业。只是命运不济,一辈子都没实现这个理想。

到了晚年,杜甫对生活的目标发生了改变,可以从他63岁写的那首《绝句》中看出一些端倪。

原文:

绝句

杜甫〔唐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翻译: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这首诗看起来很简单,入选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对仗非常工整,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量词对量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读起来流畅自然,这是杜甫用写律诗的方法来写绝句,在这方面杜甫是个高手。

四个句子就是四个画面,两个与一行,一个近一个远;千秋与万里,一个现实一个想象,看得到门前的雪,但不一定知道这船是东吴来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构成了一幅绚丽生动的彩画,有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很是安逸,展现的是一种诗意的生活状态。

杜甫的诗一二年级,杜甫的古诗一二三年级全部(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