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对我们的启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6 03:32:05

②考核与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指导教师培训制度与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课程实施情况的督查。开展优秀成果交流评选。

(6)课程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对我们的启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5)

(7)课程保障。

①网络资源开发。学校要开发优质网络资源,遴选相关影视作品等充实资源内容,为课程实施提供资源保障。要充分发挥师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及时总结、梳理来自教学一线的典型案例和鲜活经验,动态生成分年级、分专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探索和建立优质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机制,打造共建共享平台,为课程实施提供高质量、常态化的资源支撑。

②硬件配套与利用。学校要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提供配套硬件资源与耗材,并积极争取校外活动场所支持,建立课程资源的协调与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提高使用效益,避免资源闲置与浪费。

③经费保障。学校要确保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需经费,支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和实践基地建设、专题研究等。

④安全保障。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建立安全管控机制,分级落实安全责任。学校要设立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规范化的安全管理制度及管理措施。教师要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升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制定安全守则,落实安全措施。

2.构建了剑阁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体系。

(1)剑阁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体系框架表

校本课程开发对我们的启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6)

(2)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体系要求。

①以活动化课程贯穿始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就是活动,在设计课程时要以“活动”为基本内容和形式,理论学习可以有,但不能占主要地位,一切知识与能力都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体验、掌握、得到。

②以主题化教学开展活动。主题化教学活动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的路径。所谓主题化教学是让学生在围绕特定主题设计的情境或活动中,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若想主题化教学取得良好效果而非流于形式,需要在内容选择、过程设计、教学评价等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活动主题在由全体教师在教学中根据相关规定和学校、学生实际情况自主开发,并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审定后使用到教学中去。

③课程内容要系列化。课程内容的系列化指的是指从全面思考落实到具体操作,必须要围绕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活动能力,将课程主题进行分解,把同一课题的各个活动点分散到各个年级有序进行,既体现了各年级的重点,又保证了各年级之间的衔接,让主题活动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

3.探索出了剑阁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策略。

(1)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主要职责。

①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何雄林(校长)

副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主管教研工会主席)

成员:***(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总务处主任)、***(信息技术处主任)、***(德育处主任)、***(体卫艺处主任)、***(高三年级组长)、***(高二年级组长) ***(高一年级组长)

主要职责:负责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意见的制定,决定实施该课程的年度计划及相应步骤;统一部署、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负责宏观上保证课程的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开发等。

②教务处、教科室、德育处职责

教务处负责课程的开发和管理,教科室负责教师培训和专家指导;德育处协助教导处、教科室指导班主任组织学生假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③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课题组和班主任职责

教研组负责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计划和落实;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究和引领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

课题组负责为学生推送研究课题以及对学生综合实践课题进行审核、评价与指导。

班主任负责对本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各环节管理。

④综合实践活动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职责

主要负责综合实践活动具体教学过程。

(2)按规定开设课程,将综合实践活动统筹安排在课表上,严格按课表执行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对我们的启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7)

(3)完善各种保障机制,保证课程能顺利进行。

①制度保障。

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工作,学校对部分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逐步将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业绩纳入年度考核和各级评比中,将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情况纳入学年先进评比和毕业考核中,实现以制度驱动课程实验,以制度保障新课程顺利实施。

第一、审议制度:学校全体教师均有权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要积极参与。在学校进行动员与培训后,可以自主申报。教师在接受专门培训的基础上,将《教学设计》和《课程纲要》等相关资料上交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会审。会审通过后,决定开发科目及实施的人员。

第二、管理、监控、督导制度:凡承担校本课程的教师在教务处及教研组的指导下,针对自己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实际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期计划,组织集*流、互相借鉴;学期末教师进行全面总结。教务处每学期要安排专题督导,监控、指导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具体工作情况,做出科学的评价。开课情况将在评选优秀教研组与备课组时做重要参考。每学期必检查项目有教学计划、教案、课堂教学、评价成绩、学生满意率等。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按照教学常规进行教学。

第三、激励制度: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教师的工作纳入到日常考核与期末考核之中,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在参加评优、评先晋级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作为评选校级骨干教师和优秀课的优先条件。

②资源保障。

从硬件设施上看,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行政班教室、多媒体大教室、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运动场和校外基地、社区等,可以利用现有的校园网络进行交流工作。

从人力资源上看,学校高中部拥有一批骨干教师,他们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富有改革创新精神,业务扎实,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指导,提供了人力性资源。学校还将专门聘请了校外知名教师担任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导师和顾问,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专业指导。

从科研资源上看,我校从2000年开始,二十年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十分丰富的成果,2010到2013年承研的四川省科研资助金课题“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还获得了省二等奖。这些都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做好了一些准备,也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

从教学资源上看,我们组织子课题组老师编写了剑阁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教材,可以提供给学生使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学校周边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社区资源可供我们使用。

③资金保障。

学校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教师培训、设备配置、对外交流等;学校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和专用教室的建设,添置了教师用书,合理配置教学设备;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有权申报相关费用,得到课程领导小组的审核批准后,必须专项使用;为了使课程激励机制得到保障,学校还设立了专门的奖励资金。

4.探索出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教学模式。

(1)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开展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为主体,以学生的主体活动和直接经验为主要形式。它具有学科综合程度高、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学生自主性强的特点,学习活动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和已有教材,而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查、现象观察,广泛收集信息,去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答案。因此,传统的程序化、系统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已不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需要更为灵活、开放,同时也更为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需要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将个人学习、班级集体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合理地穿插结合,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成为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中除了军训、成人仪式等需要按行政班开展活动外,其它很多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展开。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①组建活动小组。先将每个班的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一定数量的活动小组,每个组4—6人。再根据每个人的特长不同对小组人员进行分工:善于组织活动的学生为组长,善于记录的学生为记录员,善于表达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锻炼,可以定期轮换角色。学生分组以后,可以按组配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既是小组学习的引导者,同时也是组内学习的参与者;班主任老师就是全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掌控者。

②共同商量,制定方案。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方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让学生在共同商量的基础上制定活动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小组的成员要通过研究讨论确定研究的主题,制定活动实施步骤。小组成员互相配合,各成员面对面直接交流,相互听取发言,当遇到自己独立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就通过讨论来完成,并提出改进措施。

④分工合作,实施方案。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要通过上网、查阅图书、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去开展工作。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这就需要学生分工合作。

⑤合作汇报交流。综合实践活动课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小组间进行交流、汇报,使学生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方案。汇报交流,应当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把个人的研究成果与在社会实践中自己得到的锻炼结合起来,确定合适的方式方法,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汇报研究成果;学会总结、提炼和表达所取得的成果;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并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学会与他人分享取得成就的快乐。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教师的角色。在整个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指导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教师和学生之间是“指导——参与”的关系。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要关注学生小组内的分工情况,学生想不到的地方,教师要进行点拨。

(2)以项目化学习方式开展活动。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式,指的是让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内对真实的、复杂的问题进行探究,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它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项目式学习主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为主线,促使学生在学习中用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遇到的问题,注重探究性学习和实践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

作为一种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教学模式,项目化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高度一致。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有效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效性。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认知能力,同时还能学会如何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以及如何分享。而教师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能减弱传统教学带来的烦琐感和平庸感,增强教学的幸福感。

①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项目主题。在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首先要结合学生的想法和实际情况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项目主题。项目主题与教学目标应高度契合,要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在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时,教师还要让主题有一定的趣味性、实践性以及情境性,所选主题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其自主参与到活动中去。

②根据学生特点,制订项目计划。在为不同年级制订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计划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进行内容设计时,一定要确保活动内容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是学生可以完全凭借自身的能力来完成的。与此同时,教师和学生应明确活动流程和计划,教师可引导学生共同思考,使得项目计划更加合理与完善。在制订活动计划时,教师可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分组,对不同小组设置不同难度的活动项目。

③实施分层教学,落实活动项目。确定好活动计划之后,教师就需要带领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案,以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开展活动时,教师应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对不同小组设定不同难度的活动任务,以保证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活动的质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个人展示与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选定的目标进行交流与探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碰撞,从而完善自己或小组的学习目标。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项目化学习的做法对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降低学生的理解和操作难度。

④各学科相融合,提高教学实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各学科课程的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使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延伸,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学科课程相融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综合”的特点。

⑤评价贯穿始终,达到预期目标。评价应贯穿整个项目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习计划的安排,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的几个时间节点召开交流总结会。各小组在交流会上要介绍本组的项目进展情况,自评学习表现,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巩固自身的学习基础及学习效果,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与学科教学相整合。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在谈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时指出:“在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要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与提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分析解决,所获得的知识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拓展加深。”由此可见,我们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时不能孤立,而是应该与学校教学有机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融为一体。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目标、内容、学习途径、学习方式及评价等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去,另一方面,通过学科教学,使综合课程得到进一步的建设,使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整体化的产生聚集效应,促进传统教育方式的根本改变。

将二者进行整合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增强社会的责任感。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和课程观的更新。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实践和创新的人才,而将二者进行整合是加速教育最终目的实现的最有效的载体。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二是情意性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克服困难意志品质获得心理层面上内隐性知识的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育教学理念的整合。当代学科教学中正不断强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同时引发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导学案、导学卡、纠错本等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手段,以及对教师教学讲授时间的限制等等,都体现了“学为中心”教育教学思想。以人为本,以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为主旨,这样的学科教学理念正是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相吻合,正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态势。

② 教材处理方式的整合。学科知识其实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各种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拘泥于教材现有的编排内容,很少敢对教材作出自我的处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之下,教师深入了解整个教材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找到课程教学新的生长点,对某些内容进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重视知识的建构,成为可能。

③课堂教学方式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张多元的学习活动,要求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应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动手实践。通过探究性教学、体验性教学、交往性教学和综合活动性教学,改变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方式的整合”必然带来学生生活方式的变革以及生活空间的拓展和延伸。

④ 学生学习方式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原有课程结构中的学科课程,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有利于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⑤ 教学评价方式的整合。学科课程往往是单一的笔试,从平时的小考、期中、期末考试到中考、高考无不如此。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的评价与评定采用多方面的、多方式的、动态的评价方式、方法。将两种评价方式进行整合,可以全方位考查学习的学习状况,科学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发展。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的整合教学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我们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真刀真枪”地运用各学科所学知识。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能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建设实践基地。

作为一门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仅仅依靠课本与课堂已经无法满足其特有的属性。我们要利用学校及周边资源去建设合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基地。

①充分挖掘学校现有资源。

首先是开发校园绿化资源作基地。校园环境绿化不仅能为师生创造一个景色幽雅、空气清新、舒适优美的工作、学习环境,还能调节气候、吸尘*菌、降低噪音,同时也能成为学生综合实践课程的基地。如可针对校园内不同种类的植物,开展“校园绿化植物调查”的主题活动。还可邀请相关的园艺设计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指导,指导学生校园绿化设计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增长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收集处理资料和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关爱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学校、社会建设的热情。

其次是开辟校史展厅做基地,让学生走进展厅、走进学校风雨积淀的历史中,通过交流、讨论、演讲、小小讲解员等形式,让学生更深层次地认识学校,增强集体归属感。

还可以开发食堂资源做基地。可以把学校食堂作为学生学习、实践的练兵基地,让他们学习如何挑选新鲜的食物、怎样清洗食物、了解简单的配菜方法、刀工的基本要求、常用的烹调技法及配料等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食物来之不易,让他们明白节约粮食的必要性。

②开辟学校边缘资源作基地。学校边缘资源,是指学校各幢建筑物的墙面、围墙的墙面、墙角、校内的一些空地等。我们可以开辟边角空地做种植基地,让学生体会农耕的艰辛、收获的喜悦;也可以利用学校墙面做艺术基地,既为校园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又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潜能,同时又是为学生搭建成才阶梯的又一个有效的平台。

③借助学校周边资源做基地。社区即资源,生活即教育。作为学生来说,对居住的小区、学校周边的社区、敬老院、银行、医院、超市、公园景区、旅行社及汽车4S店和文化古迹等都不陌生,这些场所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优先、深厚的影响。我们可以在社区居委会建立活动基地,定期举办学生书画作品展览和艺术表演,展示才艺激发兴趣。特别是在寒暑假期间,可以开展保护环境、服务社区、弘扬传统美德等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度过一个快乐、有意义的寒暑假;重大节假日去敬老院开展敬老尊老活动,培育孝心锻炼能力。也可以在周边企事业单位建立体验基地,让学生走进医院,熟悉看病程序,了解各种病人的状态,关爱身体积累经验;跟着家长在超市购物,经历如何当好小主人的感受,体验生活学会本领;跟随父母去汽车4S店,了解汽车品牌、汽车标志、汽车厂家、汽车价格及汽车的构造等,学懂知识适应社会。这些学生虽在生活中经常接触,但有意识地引导和有目标地体验,收到的效果完全不一样。还可以在在名胜古迹建立探索基地。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体验性学习活动,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中,获得对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认知、理解、体验和感悟。这些校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能更好地加强校内外资源的整合,还能给学生创造广阔的生长的空间,点燃学生求知的*和创新的火花,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增长了才干,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团结、合作、交往、创新的能力和精神。利用好这些周边资源对学生成长其实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5.探索出了剑阁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1)指导思想。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评价理念和要求为指导,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原则,注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的检测,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2)评价目的。

①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发展中的需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②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

③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④转变教师角色,重视发展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及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养。

(3)对学生的评价

①评价原则:过程原则、多元原则、整体原则、综合原则。

②评价内容:参与态度、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收获与反思。

③评价方式:自评和互评、日常观察即时评价、成果展示、项目评价与阶段综合评价、档案袋评价。

④注意事项:注重过程性、尊重多元性、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生的合作精神、注重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注意评价的激励功能。

(4)对指导教师的评价。教师评价内容作为教师单项评比的依据,同时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

①评价原则:发展性原则、立体性原则、反馈性原则、互动性原则。

②评价内容:参与态度、指导能力、继续学习、指导效果。

③评价方式:教师评价采用“协商研讨评定”方式,以自评为主,结合学生评价、学校评价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提高评价的可信度和客观度。

十、研究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它能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角度和高度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在活动的主题设计与实践基地建设上有与众不同之处,体现了学校特色。

(一)剑阁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模式

校本课程开发对我们的启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