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好人》是由贾樟柯执导,2006年9月上映的电影。
贾樟柯是我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一向以批判现实主义著称。《三峡好人》延续了贾樟柯一贯的批判视角,以纪实的风格展现了“三峡工程”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巨大工程之下,一些容易被人忽视的小人物的生活轨迹,以及随之而来的生活巨变。
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主要讲述了在三峡工程施工地一个叫奉节县的小城发生的两段故事。
来自汾阳的煤矿工人韩三明当年花钱买来妻子麻幺妹,后来妻子*没多久就被公安局解救,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奉节,两人宣告离婚。如今分别十六年后,他来找前妻和孩子,没想到前妻被自己的哥哥麻老大以三万块钱抵押给一个船主,想带走人必须偿还三万块钱。于是,他和刚认识不久的民工一起到山西挖煤挣钱,争取赎回前妻。
来自太原的女护士沈红和丈夫郭斌的婚姻早已名存实亡,但丈夫始终没有给她一个说法,她千里迢迢来寻觅两年多没有见面的丈夫,就为了要一个明确的答案。终于,在找到丈夫之后,她发现对方早已无法挽留,于是在三峡大坝跳完最后一支舞后决定离婚,从此分道扬镳。
《三峡好人》在我国上映以后,票房只有30.5万元,但这丝毫不影响影片在艺术上的成就。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该片一举荣获金狮奖,此前国产电影只有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曾获此殊荣。此外,该片还获得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影展最佳影片奖、香港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等多个奖项。
本文将从叙事风格、镜头运用、声音塑造、情感表达等角度,深入剖析电影的艺术魅力。
1. 叙事风格电影的叙事结构,指一部影片的结构组织关系和故事表达方式。
本片的叙事风格有以下几个特点。
(1)平行蒙太奇的叙事手法
平行蒙太奇,指的是两条以上的情节线并行表现、分别叙述,最后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中,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相互穿插表现,揭示一个统一的主题或一个情节。
这部影片的情节十分简单,在叙事上采取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将两条主线通过三段结构表述出来:首先以韩三明寻找麻幺妹开启,随后穿插沈红寻找丈夫的故事,最后以韩三明找到并力图赎回前妻结束。
影片设定烟、酒、糖、茶四个板块,这是中国老百姓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用品,导演用这四种生活必需品将两条主线在承转衔接中稳步推进,借此来勾画影片的整体框架,营造出浓浓的生活气息。
在两条主线的展开方式上,与常规性的电影主线相互交错、反复交汇不同,这部影片的两条主线几乎没有多少交织、联系,只是发生在同一个时间、地域、背景下的两个相对平行的故事。
这样的叙事手法之下,使两个故事的联系若隐若现,但故事的描述十分顺畅,情节非常连贯,事件走向也更加合情合理。
(2)非人称叙事的叙事主体从叙事主体来看,影片采取了非人称叙事的方式。
在叙事理论中,可以把叙事分为人称叙事与非人称叙事两大系列。非人称叙事,主要指的在叙述过程中,没有有明晰可辨的叙述主体的方式。
常规电影中,一般采取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或者采取第三人称“ta”的视角,然而这部影片则不然。
采取非人称叙事的方式,使观众能比较客观地感受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境遇,较少地受到主观视角的干扰。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叙述是纯客观的。导演在影像、场景、画面等方面的选择,本身就带有创作者的主观好恶和个人意图,只是相对人称叙事而言使观众被人为引导的感觉要轻而已。
(3)多重的叙事视角叙事的多重视角,主要指分多次讲述同一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或同一情况截然不同的反映。
a.从两位主角的视角来看,两个故事描述的都是非常规化的感情。
韩三明的视角里,他接触的都是民工、船夫、农民等草根阶层,他的婚姻是非法买来的,跋山涉水寻找前妻和孩子,尽管生活非常贫苦,但宁可冒生命危险也要努力赚钱解救她。
沈红的视角里,她接触的是所谓的“精英”阶级,她和丈夫是合法婚姻,尽管生活相对富足,但两人的感情却走向终点,她只能无奈地放弃正常的婚姻。
两段感情相比,韩三明夫妇穷苦而没有文化,沈红夫妇则高知而又相对富裕。但是,有文化的沈红丈夫却背叛了妻子,生活懦弱,对感情不负责任;而大老粗、没文化的韩三明却主动承担前妻的债务,打算舍命赚钱换回她的自由。
从二段感情的对比来看,导演显然希望观众看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下,尽管有郭斌那样为了金钱而变得扭曲的人,却还有韩三明这样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身上存留的那份质朴和善良。
b.从民族和社会的视角看,三峡工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
无论是从既往的报道、官方的宣传和新闻的解说,我们都可以看出三峡工程对广大国民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影片里间隔性地展现电视、广播里的宣传报道,就能看出多年来的舆论和宣传导向。
三峡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是毋庸置疑的,但重大变迁的背景下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则是这个视角很难展现的。
c.从草根阶层的视角看,工程建设彻底打乱他们以往的生活节奏
韩三明风尘仆仆来到奉节寻找前妻,由于过程不顺利,为了生存就加入民工队伍一边赚钱一边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