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故事线遥相呼应的同时,其实导演还暗*一条引线。在一场工伤纠纷之中,经由当事人之口说出厂长把工厂卖给的是一个厦门女人,同样的手法,借小马之口道出他为之卖命的是一个叫“斌哥”的人,而这个厦门女人和“斌哥”就是沈红的丈夫郭斌和与之可能有染的丁亚玲!郭斌是丁亚玲的手下,掌管带有黑势力的拆迁指挥部,丁亚玲则是幕后与官僚系统勾结的黑手,细心的观众可以从几场过渡戏当中一窥究竟。导演之所以这么安排是为了能够将两条故事线缝合起来,并传达这绝不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独立故事,使电影的故事性更加完整,更深一层则表达在食物链的顶端与底层之间,他们是如何被渗透,被愚弄,被操纵,甚至为之付出生命。
除开故事线,该片的配乐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现实主义影片几乎是不会用到配乐这一手法,即便是要用也必须非常小心,因为配乐作为一种渲染工具很容易打破写实风格,但在这部影片里,贾樟柯用了一个很聪明的手法,就是由“故事内的”转换到“故事外的”,比如影片里用到的“两只蝴蝶”,先是由一个骨瘦如刀的小屁孩嘴里唱出副歌部分再剪辑到沈红的画面转化为原声配乐,即交代了沈红曾经与丈夫之间的信誓旦旦,又具有一定的“音桥”作用;再有“上海滩”主题曲,先由小马的手机铃声播放,再转到长江的画面随即改为原声配乐,壮烈,豪情又应景,同时也替小马升华了一下情感。那个唱“两只蝴蝶”的小屁孩一共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不容分说的拿韩三明的烟抽,娴熟的吞云吐雾足够说明这是个老烟枪,“老鼠爱大米”同样在那干瘪的胸膛里费劲的寻找共鸣,再有就是“两只蝴蝶”,他始终是种游离态,裸露着大部分身体,永远再唱着当下最流行的网络歌曲。除了以上说到的歌曲外还有“潮湿的心”,“酒干倘卖无”,它们不仅仅是承担配乐的渲染功能,更多的是刻画奉节人的生存状态——迷茫,昏聩,低俗,腌臜,麻醉。另一个必须要提到的是正儿八经的配乐——《林冲夜奔》,那种悲怆,悠扬的唱腔,极具悲壮阳刚的气质,充满了浓烈的抗争与胆魄,一曲《林冲夜奔》,道尽了导演的态度,尽管画面充斥着狼藉和干瘪精瘦的身体,但导演不是在单纯的记录,而是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敬佩。可以说,贾樟柯对配乐的运用几乎到了压榨的地步,他要挤干配乐这一个手法的最后一滴血。
老鼠爱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