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翻译,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翻译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4-03 16:23:05

公元前329年,张仪和齐国的陈轸一同到了秦国。得到魏国贿赂的公孙衍建议秦惠文王趁秦魏暂时和好之机,进攻别的国家。而张仪则劝秦王趁胜伐魏,并说公孙衍只顾私利而忘公义。秦王相信了张仪,任他为秦相,公孙衍遭到排斥,怀恨在心,只好离开秦国投靠了魏国。同时,陈轸离秦投靠了楚国。

同年,陈轸劝公孙衍去燕国和赵国,并故意造成很大的声势,于是齐国也加入进来,这样公孙衍就当上了燕、赵、齐三个国家相邦。

秦国在张仪的主张下步步紧逼魏国,公孙衍于是提出合纵的主张,并联合魏国、齐国成功打败了赵国。张仪则亲自率兵攻打魏国,软硬兼施,迫使魏国依附秦国,合纵遭到破坏。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翻译,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翻译(5)

公元前323年,公孙衍发动韩、赵、魏、燕和中山国进行了“五国相王”, 即五个国家互相承认对方称王,以达到合纵的目的。张仪则煽动楚国、齐国极力反对,楚国出兵攻打魏国,魏国又战败了,合纵再一次被破坏。

公元前322年,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去了魏国,当上了魏国的宰相,欲让秦国借道韩魏攻打齐国。不料齐国顽强抵抗,打败了秦军。张仪的连横受到了挫折,魏国又趋向于合纵。

公元前319年,公孙衍回到魏国,张仪被驱逐回秦,仍为秦相,公孙衍被任命为魏国宰相,第二年合纵魏、赵、韩、燕、楚、齐六个国家共同进攻秦国,公孙衍还成功地劝说秦国的后方义渠国也乘机攻秦。函谷关外,秦军奋起反击,联军一战即溃。秦军乘胜攻赵,齐国也进攻赵国,合纵失败。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翻译,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翻译(6)

这次合纵虽然失败了,但六国攻秦的声势却是显赫的。此后,秦国转移目标,在名将司马错的建议下灭掉了南面的巴国和蜀国,占据了富饶的四川大部分地区,司马错又领兵“北收上郡,南取汉中”,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秦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死,他的儿子武王即位。张仪素为秦武王不满,只好离开秦国去了魏国,第二年(公元前309年)死在了魏国。不久,公孙衍也于公元前306年死在了秦国。

这时,孟子的弟子景春就说了:“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指的是纵横家“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他们二人的恩怨可以搅动天下大乱,合纵连横,攻伐天下,若是他们退出了,则天下就不会有大事情发生了。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翻译,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翻译(7)

孟子当然是反对了,他作为儒家思想的又一位集大成者,信奉的是“民贵君轻”、“仁者无敌”的思想,最看不惯阳奉阴违、靠辩术之才取悦君王,登上朝堂,挑起各国争端,最终受苦难的还是普通的劳苦大众。因此,在他眼里,这些都不是大丈夫所能做的。

不论合纵还是连横,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都是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的,既想要图强求变,又要防止此消彼长、一家独大。总之,秦国作为了最终的胜利者,这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致,纵横之术只不过是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