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鱼图片,鳊鱼为什么很少人吃

首页 > 美食 > 作者:YD1662022-11-25 23:24:02

中科院水生所在梁子湖科考

此后,通过对团头鲂的人工驯化,人工养殖研究,它又成了我国头一种被驯化并成功人工养殖的淡水鱼。四大家鱼都是1958年才实现人工繁殖。

1956年,一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家喻户晓。算是为武昌鱼代言吗?

并不是!

因为这时候,团头鲂还不叫武昌鱼。并且这条鱼不是在武昌现捕捞的,而是从长沙一路跟着火车专列到武昌的。也就是说,本意是“在武昌吃鱼”。

那武昌鱼的定名又是怎么回事呢?

定名武昌鱼是1965年的事情了。并且不是学术界对它更名,而是生活中的餐饮界,为了宣传效果,对团头鲂改一个约定俗成的名字。

不过这里大家又有一个误读,以为是把团头鲂定名为武昌鱼了。其实并不是,只是把樊口鳊鱼改叫武昌鱼了。

1965年,国营的武昌中华大酒楼是武昌鱼专售点,把武昌鱼定为地方味菜肴,然后用湖北的特产做配料,推出了清蒸武昌鱼、红烧武昌鱼、油焖武昌鱼、花酿武昌鱼等不同口味的菜品。那时候产量不稳定,经常一鱼难求。

1965年12月,湖北省把鄂菜名菜清蒸樊口鳊鱼,更名为清蒸武昌鱼,不仅推荐给外地来访来游的人们,并且加入外事活动的宴席。

怎么又出现了一个樊口鳊鱼呢?

樊口鳊鱼并不是固定的某种鳊鱼,实际上也是团头鲂、三角鲂和长春鳊,只是长江樊口段生活的这几种鱼,经过这里的水流洄湾后,鱼肉劲道更好吃。因此樊口鳊鱼成了更好吃的鱼。

也就是说樊口鳊鱼包括团头鲂、三角鲂和长春鳊三种鱼

扁鱼图片,鳊鱼为什么很少人吃(9)

团头鲂从樊口江段洄游入鄂州梁子湖线路

每年,团头鲂会顺着水流,经樊口洄游到鄂州市梁子湖产卵繁殖。

直到1967年7月13日,发现并命名团头鲂的易伯鲁,写下一篇《关于武昌鱼》的文章。

如果要正名分,那么武昌鱼就应该归团头鲂所有。

至此,武昌鱼作为团头鲂的别称,才算确定下来。不再是多个鱼种共用“武昌鱼”这个名称了。

中科院水产所也不负众望,把武昌鱼的人工养殖中各阶段的问题解决得很好,一度让武昌鱼的产量,占到全国淡水鱼产量的1/4。

因为江苏的水网密集,养殖业基础好,江苏省的武昌鱼产量很早就超过湖北了,占了全国武昌鱼产量的一大半,直接把武昌鱼送到了百姓餐桌上,不在一鱼难求。武昌鱼的原产地鄂州,2020年武昌鱼的产量也只有2万吨,而全国总产量不低于80万。

步入90年代,我国的水产养殖步入新的阶段,武昌鱼被引入全国各地进行养殖。湖北的武昌鱼集团更是上市,并走向海外了。

这个阶段,我国的淡水鱼产量已经占全世界的7成。

扁鱼图片,鳊鱼为什么很少人吃(10)

真空包装的武昌鱼

那么,讲了千百年的武昌鱼的故事,都不能算数了吗?

当然不是了,古人肯定是吃过团头鲂的,只是那时候不叫团头鲂,也不叫武昌鱼。只是那些洋洋洒洒数万字,证明武昌鱼是千年网红鱼种的,是偷换概念。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得餐武昌鱼,不顾浔阳田”。

这类诗词很多,不过这都是世人给“武昌的鱼”,背负上了本来不属于它们的责任。

我们只要从这些诗句中确定,“武昌的鱼”好吃就行。

扁鱼图片,鳊鱼为什么很少人吃(11)

历代关于武昌鱼的诗词

细心点,会发现,这些诗词以宋代的多。因为唐代之前,都是养殖鲤鱼,养鲤鱼简单,只要有池塘,年年能吃上鱼。

因为鲤鱼产卵不像四大家鱼要求高,它在鱼塘边跃水就能产卵,而四大家鱼则需要水流才能产卵,四大家鱼在普通的鱼塘无法自己繁殖。

而到了宋代,确定了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后,开始到江河里大量捕捉鱼苗,进行养殖。尽管如此,普通人家吃上一顿鱼,还是不容易的。

因为那时候,想吃鱼,基本还是依靠捕鱼,或者干脆竭泽而渔。

至于钓鱼,那只是少数文人墨客的休闲活动。那时候,除了用竹竿这种手杆钓,还有一种飞蝇钓法,可惜没有得到传承,后来在国外得到发扬。

扁鱼图片,鳊鱼为什么很少人吃(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