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鸭形铜熏,熏炉炉体为一挺立的鸭子形状。昂首,曲颈,闭口,圆眼,额顶刻有简单的羽纹。背脊略微隆起,为可启闭的炉盖,背上镂空透雕缠绕卷云纹。鸭腹圆肥,成为椭圆形炉身。盖、身之间为子母口。鸭子双腿站立于托盘之内。使用时可以将盖子取下,将香料放在鸭子身体里,香味即可通过鸭子镂空的背部溢出。鸭子姿态矫健,造型优美。中国使用香料的历史非常悠久,而熏炉是专门用来熏香的器物,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已经有在室内熏香的习俗,并开始制作熏香的器物。这件鸭形香薰是汉代时期的作品,在当时这件熏炉应当不仅仅是一件生活器具,还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显示了我们祖先高雅的生活趣味和精湛的铸造工艺。
汉宜侯王龙首柄铜熨斗为熨斗最初在商代发明时是被当做一种刑具使用,专门用来烫人的皮肤。到了秦末汉初,其功能才定型于熨烫衣服。汉魏时期熨斗,外形呈圆腹、宽口沿,有长柄。熨斗这个名称的来历,一是取象征北斗之意,二是熨斗的外形如“斗”。古人熨衣前,把烧红的木炭放在熨斗里,待底部热得烫手了再使用,所以熨斗又叫“火斗”或者“烫斗”,也有把熨斗叫做“北斗”、“樵斗”的。这件铜熨斗柄首呈龙首形,柄上有铭文“宜侯王乐未央”六字,造型朴实大方,柄上有吉语铭文,为研究汉代社会生活及书法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博山熏炉为博山系熏炉,形态为海上三仙山
东汉耳杯形铜灯长13厘米、宽11.2厘米、高9.5厘米。整体作椭圆形,底为耳杯,耳杯之上加盖作灯盘,盖与灯体相联处,以活轴相连接。盖的一半可掀开,翻转到另一半之上即为灯盘,盘内侧有一小流嘴,以便于倒油,其内有一烛钎。活盖一端一钮衔环(衔环已失),与另一半盖上的环钮相对应,翻盖后两钮相连,以稳固灯盘。器身刻有神兽、瑞云纹、三角纹等。灯上端阴刻“宜子孙”字样。耳杯,是盛行于战国、汉至晋时饮酒器皿,但作为灯饰却不多见。根据其上的纹饰可知,这件铜灯时代当为东汉,铜灯造型优美,做工考究,设计巧妙,反映了汉代先民的审美意识和当时的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