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找历史资料时,发现了一本日记,上面记录着,1984年8月参加西安烹饪学会,举办的“烹饪学术讲座”上一位学者的发言。西安烹饪学会成立于1980年,创始人和第一任会长王释奇老先生。王老,原西安市第二商业局局长,天津南开大学毕业,气质非凡,早年投入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他领导西安烹饪学会数年间,把西安的烹饪技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同时市烹饪学会招贤纳士广交朋友,把其他行业热爱烹饪的人也团结在自己周围。例如原第四军医大学后勤部长毕振忠先生,四医大营养讲师成国才先生,西北大学历史系古汉语教授温友言先生,以及这位发言者,陕西师范大学老师……
日记存放了34年,当年记录时用圆珠笔,字迹模糊不清,故而对讲话内容作了补充或修改,如果与老师所表达意思有背,作者负责。
酸汤面(俗称涎水面)历史悠久,陕西关中西部的乾县、武功、宝鸡、凤翔、岐山、礼泉及甘肃东部平凉、泾川、静宁等地区流传较广,为当地人所喜爱,也是人们长期以来在面食加工方面的特殊技艺。他们之所以吃这种面是因为这些地区以产麦为主,适合这里的地理气候,风土人情,生产特点。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吃这种面食,特别是婚丧大事,更不例外。平常招待贵宾,头一顿饭均用此面,外地人开始对这种面有些疑惑不解,一位在乾县师范当校长的赵某,湖北人,大学生物系毕业,还给学生上生理卫生课,当初他认为这种吃法不卫生,经过反复分析,多次尝试,感到汤内调有醋,酱油,盐等,而且煮得沸腾起泡,有*菌作用,有助消化,这饭就是滋味不俗。有痔疮的人不主张放辣子,一般人特别强调放辣子,因为辣子含辣椒碱、有隐黄素、辣红素、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食后使人感到唾液分泌及淀粉酶活性增强,能促进食欲,加强胃运动,全身热乎乎的。辣子又能强烈刺激感觉神经末梢,会引起温暖感。辣子还能调动味蕾细胞的积极性,而且调动全身的精神细胞,他说:“辣觉是热觉、痛觉和基本味觉的混合。”
我们在临潼疗养院疗养时,食堂物质供应充足,肉馍突出,技术不高,材料浪费,疗养员感到不可口,吃不完倒了,写一首诗:“排队打菜一大碗,每人吃了一点点,倒得还比吃得多,炊事员成了饲养员。”反映了饮食做法很重要。我因想吃可口的饭而出院,提起酸汤面舌头出水,不停地咽唾液,反映滋味殊香,使人食而忘饱。乾县的酸汤面,一般人每顿可吃二十碗,切记:“适量是个养生之道,过饱损多益少”。
人们把酸汤面总结为:“旺、煎、稀”三个字,其要求和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和面是基础。“籽麦面”为好,此麦产于苜蓿地或种过瓜的地,因根瘤菌多,加墙炕土肥,擀面特别有劲,面团要求掺硬揉软,擀薄切细,几乎类似手工擀面。煮面时火力要强,水开下面,面煮熟搭捞在凉开水盆内,用筷子夹捞或鸡蛋大小的团,控净水分,放入碗中,等待浇酸汤后,成批的面碗,用大木盘端给客吃,食者只吃面不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