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春天里,细如牛毛的雨丝,从清早飘到黄昏,很是恼人。
好在的是,这样的天气,适宜吃个热腾腾的火锅,祛湿驱寒。
点上个菌菇汤,涮上山药、白萝卜、藕片,豆腐,茼蒿,烫点牛肉和鱼片,虾滑,再来碟红糖糍粑和小酥肉,那些细雨啊,春愁啊,就通通化在了这温暖的汤镬里。
火锅吃到一半,要续汤水。
服务员拿了个大铜壶,小心翼翼的往里加汤。
李麻花盯着桌上的小酥肉,生怕被壶底碰到了,那大铜壶,放得太低了。
想来是这壶自身重,里面加了清汤后,更重,提起来费力。
再加上续汤时,必须往低处注汤,否则一不不留神,汤水就会溅出来,弄脏客人的衣服或是烫伤客人,那可就太糟糕了。
过去的老北京,厂甸那片,有个出名的小吃,叫茶汤。此茶汤非彼茶汤,是用糜子面冲出来的。
吃的时候,调好糜子面糊后,用大铜壶冲入滚烫的沸水,将面糊冲熟后,洒上白糖、红糖、糖桂花即可。
冲茶汤时,那个长嘴阔肚的大铜壶,伙计将身子靠近壶嘴的位置,对壶使拉劲儿,滚热的水沉坠下去,拿碗的手顺着水力摇动,将糜子面烫熟。
这绝活有三点,面糊不夹生,水不溢出碗外,手不会被烫到,真令人叹为观止,难怪过去的庙会上,糜子面茶汤能凭此绝活,站稳脚跟。
但在吃火锅加汤时,咱可不乐意看到服务员这样秀悬壶高冲的绝活,其他的耍技,也需适可而止。
老祖宗说的好,食不言寝不语,吃火锅时,像那杂耍似的,将一根面扯上半天,再投进锅里,总感觉,一不留神就要被那根面晃来晃去的面,糊到脸。
吃饭时,不宜炫技。
泡茶时,技术要用到位。
盖碗泡白茶,若非为更好的茶味效果,而是以表演性质为出发点的炫技,并不可取。
泡茶,说难也难,说易也易,不外乎注水和出汤而已。
但这注水和出汤间,却是茶与水相遇,茶味绽放的关键。
冲泡白茶,如何注水和出汤,方才能为茶与水,营造出最美好的邂逅,得出最佳茶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