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冻库里的冻肉,看起来确实有点“僵尸”。
2
不新鲜、不好吃,这些锅冻肉不背
信不过冻肉,我不吃还不行吗?
偏偏疫情期间,人们却不得不和冻肉来了一次正面交锋。
我收回“吃素”的宣言。
面对超市大冰柜里成堆的牛羊猪肉和鸡鸭肉,很多人陷入沉思。
一斤冻猪小排18元,比尊贵的鲜排骨便宜一大半;一只三四斤的冷冻肉鸡,只要24元,还能分两顿吃。
这些“白菜价”的冻肉,不会是来路不明的“僵尸肉”吧?
为了解决这个有味道的疑惑,我采访了武汉肉联食品有限公司市场部黄经理。
黄经理一句话释疑:市面上的冻肉,“身世”比大家想象中清白得多。
冰冻肉到底哪里来的?
黄经理介绍,正在售卖的冻肉,主要有三个来源。
首先是国内大型肉类加工厂,比如专攻猪肉的河南“双汇”,或者是专攻鸡肉的福建“圣农”。这些厂家都有自己的养殖场。
其次就是国家储备肉。1979年,为了保证特殊情况下肉类的正常供应,中国开始建立了储备肉制度,这就是“国家储备肉”。这些储备肉常年冰封于--18℃以下的冻库中,每4个月会更换一次。
去年,猪肉涨价,国家储备肉释出。这位抢到储备冻肉的姐姐,像举起奖杯那样举起了手中的猪排。
最后,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从畜牧业发达的国家进口的冻肉。
为什么这些冻肉,可以卖得这么便宜?
黄经理说,其实正规肉类加工厂里出来的肉价格并不便宜,便宜的是国家储备肉和国外进口的冻肉。
国家储备肉一般通过大量收购而来,而且会选择在市场价格较低时收购。
比如2018年8月份全国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每公斤13.65元,到了2018年12月份,市场上猪肉平均售价是每公斤23.7元。
因为购买量大,所以单价便宜,自然,出售给消费者时,价格也不会太高。
进口冻肉一般来自美国、丹麦等养殖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的国家,相应的成本也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