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麦子炒成半焦,捣碎倒人茶罐中,佐以食盐盛水熬煮。麦茶熬成后看似琥珀,其味如咖啡。西北地区汉族做一种以酒曲为原料的醪糟,因回族不喝酒,所以创造性地发明了貌似醪糟的麦茶,是当地回族的一种特色小吃。做法是将小麦粒洒上水,用稻草盖上,待其发芽后,将其晒干,打成粉,做成麦芽面,将麦芽面放在纱布上,包好放在凉水里泡一会,使其充分稀释,之后将包有麦芽粉的纱布充分挤捏,过滤出麦芽水,再将滤好的麦芽水倒在凉好的糯米饭上,放上一夜后第二天煮沸而食。
通常制作香茶时,应先将茯砖茶敲碎成小块状。同时,在长颈壶内加水煮七八分钟,当水刚沸腾时,抓一把碎块砖茶放入壶中,当水再次沸腾约5分钟时,则将预先准备好的适量姜、桂皮、胡椒等细末香料,放进煮沸的茶水中,经轻轻搅拌,经3—5分钟即成。为防止倒茶时茶渣、香料混入茶汤,在煮茶的长颈壶上往往套有一个过滤网,以免茶汤中带渣。
藏区的回族制作酥油茶时,先将茶叶熬成浓汁,再把茶水倒入“董莫”(藏语,酥油茶的意思),再放入酥油和盐用力将“甲洛”(带活塞的木柄)上下来回抽几十下,搅得油茶交融,然后放在锅里加热,便成了喷香可口的酥油茶。这些习俗和当地藏族基本相同。
回族最常用“八宝茶”,即除了放茶外,还放白糖、红糖、红枣、核桃仁、桂圆肉、芝麻、葡萄干、枸杞等。一般回族家庭饮“八宝茶”配料不齐时,多饮用“三香茶”(茶叶、冰糖、桂圆肉);有的饮“青四品”(陕青茶、白糖、柿饼、红枣);还有的喜欢“红四品”(砖茶、红糖、红枣、果干)和“五味茶”(绿茶、山楂、芝麻、姜片、白糖)等。回族泡茶,必须用滚烫的开水冲一下碗,然后放入茶料盛水加盖,沁茶的时间约为2—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