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是双世遗(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保护区,不仅风光秀丽,美食也是众多纷呈且历史悠久。
早在唐代,诗人元结《诸山记》之《武夷君》记载的幔亭宴片断:“武夷山有神人,号武夷君一日语人曰:汝等以八月十日会于山顶。是日村人毕集,见采缦、屋宇、器用甚设,闻空中人声不见其形,令男女分坐食酒肴。但见乐器不见其人,酒行命食,或云菲,即水苔也;或云缃蕤,即荇也;或曰“珀”“臓”,即小蟹也;或云沙江鲊,即虾也;或云何祗脯,即干鱼也;味皆甘美,惟酒味差薄。诸仙既去,众皆欢喜,曰:我等凡夫与神君同会幔亭,因名其地为同豪。”这是最初描述“幔亭宴”的故事:武夷君设宴请乡人,再请了乐队奏乐以助兴。这是记载闽菜宴席史的首份菜谱,五道肴品为水苔、荇菜、蟹、虾、干鱼,虽说简单,却也荤素搭配、有山珍有水产。
闽菜中分海路菜与山路菜,分别是福、兴、漳、泉与延、建、邵、汀为代表的八个城市,其中延是指延平,就是含武夷山地区在内的闽北地区,闽北菜以山珍与江鲜为主,鲜香咸辣,吃过来非要过瘾,像岚谷熏鹅、吴屯稻花鱼、建殴板鸭等皆是当地特色美食,也都是我很喜欢的美食,我还特别喜欢吃武夷山地区的一个特色小吃:笋饼。
制作完成的笋饼
“笋,竹萌也,可以为菜肴。”最早的古汉语词典《尔雅》的定义,道出了竹笋与中国美食的历史渊源。在福建,几乎所有山区都产笋,笋从古至今也广受大众喜爱,无论公卿大夫还是普通百姓,爱吃笋的都不在少数,以笋入馔的美味也多不胜数:闽菜傍林鲜、徽菜腌笃鲜,江南的油焖笋、江北的炒双冬(冬菇与冬笋)……关于吃笋的最早记载来自《诗经·大雅·韩奕》:“韩侯出祖,出宿于屠。显父饯之,清酒百壶。其肴维何?炰鳖鲜鱼。其蔌维何?维笋及蒲。”说的是韩侯觐见周王后离京,依礼制由朝廷卿士饯行。上酒百壶、炖新鳖蒸鲜鱼,极尽宴会之丰盛,盛上的上等蔬菜也是新鲜的嫩笋嫩蒲。中国人对笋的热爱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晋代戴凯之著有《竹谱》,宋代僧人赞宁则著有《笋谱》,后者可以说是一本详细的吃笋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