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平原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达3000小时,配合黄河灌溉,形成了以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皮和发菜等五宝
不仅如此,黄河在宁夏的过境年径流量高达307亿立方米,占到了全河的一半以上。与黄河中下游几个深为河患所苦的省区不同,黄河对宁夏来说就意味着丰饶和富足。金色的黄河水,仿佛流淌着的黄金,在自秦代以来一代代水利家的设计智慧下,顺着河道缓缓地注入宁夏平原的每一寸土地。相比之下,内蒙古境内的前套、后套平原显得地势较为平缓,排水排盐能力不足,土壤也容易盐碱化。
横亘在宁夏平原与阿拉善荒原之间,海拔2000-3000米,山体巍峨高大,重叠绵亘约300公里,构成一道天然屏障
贺兰山守护下的鱼米之乡
宁夏平原的富庶,既得利于黄河提供的充足水源,又受益与贺兰山的庇护。作为宁夏与内蒙古界山的贺兰山,横亘在宁夏平原与阿拉善荒原之间,海拔2000-3000米,山体巍峨高大,重叠绵亘约300公里,构成一道天然屏障,即削弱了南下的西伯利亚寒流,又阻截了来自新、甘、内蒙古戈壁沙漠的风沙向东侵袭,更使得已成末势的夏季风,在此降下最后的雨水,堪称宁夏平原的“守护神”。
山体巍峨的贺兰山阻截了来自西北内蒙古戈壁沙漠的风沙向东侵袭
峰峦叠嶂的贺兰山,作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当中的重要一环,它挡住的不仅是季风和寒流,还有古代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南下劫掠的步伐。由于贺兰山如同藩篱般隔开西北大漠与黄河灌区,遂成为历代兵家必争的边防重地,素有“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的称谓。特别是西北少数民族,北起大漠南下用兵时,贺兰山通常是他们要逾越的第一道坎。
贺兰山拜寺口原有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繁华行宫及寺庙建筑群,现仅存双塔。
千百年来,贺兰山见证过众多大小战役,始终捍卫着东麓宁夏平原的美丽富饶和一方安宁。从秦汉之前游牧民族之间的征战争夺,到大唐盛世的灵州会盟;从西夏李元昊的开拓疆土,再到明朝军队对抗北元...,贺兰山先后不但是匈奴、鲜卑、突厥、东乡、西夏、蒙古等少数民族狩猎和放牧的地方,也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之地。更是因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中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而给宁夏平原蒙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