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了我国第一部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其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开始施行;对于我们来讲,它不仅仅是一个热点,它更是我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这将来是要写入史书,载入史册的;这部法律被称为是“百科全书”式的法律,它涵盖了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许许多多的切身利益,而且它的出现也是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的过程,我国相关的民法通则自1986年就开始着手修订,1987年就开始实施,但到了2009年又开始修订,终于是几经波折历经三十多年才最终完成,这部民法典未来将直接影响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历史向来是有传承性的,民法典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出现一定是与我国的国情、历史一脉相承的。
象征法律的“法槌”
在我们漫长的古代中国,并没有现代概念的法律文件,但是也同样是有相应的“法则”来保护百姓的权益,尽管并不是按照现代的法律体系来通过文书的形式来呈现的,有的是君主的法律规定,有的是民间的约法俗称。从我们许许多多的影视剧中也可见一斑,在山高皇帝远的边远乡村,家族的首领和地方的习惯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能够决定个人的生命,这上下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的法律体系,百姓在其中得以得到一定的保护;今天让我们来看看古代与百姓切身相关的“民法”有哪些?
古代|皇帝是法律的核心
通行法律:国家制定的针对全国的统一性的法律在古代中国始终是围绕中央的皇帝来颁布的,法律制定的程序一般是由朝中的大臣来商议制定,然后通过皇帝批准施行,最后在下达给全国各地的长官们。这里所秉持的一个理念就是“朕即国家”,皇帝是法律的核心,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这种全国通行的法律是为了保障皇帝的政治统治地位。
竹简上的古代律法
我国古代的法律细分为:律、令、典、例等,尽管它们存在等级之分,但是在古代中国它们的效力是统一的,在历朝历代的进化中不断的完善与系统化。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原则是与我们现代文明原则中的法律理念背道而驰的,现代的法律是以法律为最大,而不是以某一个人为最大,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法律没有威严,容易更替。在中央集权的体制下,皇帝拥有最高的权力,对于皇帝的权力是没有办法来限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