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起源于中国古代,自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以来开始制作
后来 在唐代晚期传入日本(当时国名倭寇) 延续至今
纳豆是由黄豆通过纳豆菌(枯草杆菌)发酵制成豆制品,具有黏性,气味较臭,味道微甜,不仅保有黄豆的营养价值、富含维生素K2、提高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更重要的是发酵过程产生了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溶解体内纤维蛋白及其他调节生理机能的保健作用
但是纳豆含有嘌呤有尿酸高痛风的朋友不建议食用
另外维生素k2通常不适合血栓患者和孕妇等食用
维生素K2是脂溶性维生素,会激活凝血因子。可促进凝血酶原的形成,加速凝血,维持凝血时间,因此,血栓患者不适合服用维生素K2。
纳豆中还含有纳豆激酶 ,纳豆激酶有抑制血小板凝固的作用,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疏通血液垃圾。
纳豆激酶的发现来自著名的"两点半实验"
1980年的一天,从事溶解血栓药物研究工作的日本心脑血管专家须见洋行博士,他突然想起纳豆不是纤维蛋白发酵的吗?而血栓最顽固的部分就是纤维蛋白,于是,下午两点半时,须见洋行博士把纳豆中提取的物质加入到人工血栓中。
原本准备第二天看结果的,但5点半的时候,一次偶然的察看,奇迹发生了,血栓居然溶解了2厘米,而平常用尿激酶做溶血栓的实验溶解2厘米需要近两天的时间,也就是说纳豆发酵物溶解血栓的速度是尿激酶的19倍之多。于是,就将纳豆的这种强力溶栓物命名为纳豆激酶Nattokinase,简称NK,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溶血栓药物研究史上有名的"下午两点半"实验。
NSKSD纳豆激酶就是日本生物科学研究所按照日本官方标准研发生产,在生产工艺中剔除了维生素K2、嘌呤和大豆异黄酮,拥有5国11项专利技术,
2021年底,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北院区联合五家医养医院共同开展NSKSD纳豆激酶针对老年人群的临床研究。
2022年3月,由浙江大学立项,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承担的NSKSD纳豆激酶临床研究正式启动,6月1日光明网作“科学引领 植根健康”长篇报道,展望NSKSD纳豆激酶攀登中国临床研究新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