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摆擂台,不服你来打!
题记:淡水鱼里,最普通的是鲫鱼。因为有水就有它,数量庞大个子小,繁殖极快长得慢。吃鲫鱼最多,吃到半斤以上的不多,都是小鲫鱼壳(方言kuō)。吃得多,自然体会深,感觉上就味道最好。
本文来个鲫鱼处理“一条龙”:从繁殖生长,到网钓捕获,然后煎炸炖煮,再到如何吃进肚里。力求各个环节达到完美状态,尤其是做法和吃法,极为适合这段待在家里的时光,操作起来忘了时间,利于提高烹饪和生活艺术,而且乐趣无穷,实打实的生活享受。
本擂台标的:把单条二两小鲫鱼吃到这样者,赢!
——鲫鱼的习性。
●对生活环境适应性强,有水就能活。湍急的河流,缓缓的小溪,深不见底的水库,死水一潭的池塘,高温夏天,寒冷冬天,山泉水,污染水,鲫鱼都能活得很好。
单就水质而言,按着我国地表水的五级分类,尽管鲫鱼可以在五级水质存活,甚至长得黑胖,但不建议吃。四级水域生活的鲫鱼,肉质不高,有柴油之类的怪味。三级水域的鲫鱼,也有轻微的泥土味,不过可以烹饪去除。
●永远呆在水的底层。典型的底层鱼,除了游玩嬉戏,吃住都在塘底湖底。鲫鱼之所以大部分带有泥土味,就这个原因。污染脏物都会逐渐沉底,化成污泥,鲫鱼在其中寻觅食物。我们看到的是吃污泥,吃得时间久了,身体就带有塘泥的味道。
●胆子小,食量大。鲫鱼很胆小,稍有危险的感觉就会躲起来。有杂草的钻进去,没有水草就钻到污泥里,而且从不远逃,就近躲藏。与此同时,鲫鱼的食量还大,只是吃相文雅,细嚼慢咽。所以就不分季节,一年四季,一天到晚,都在觅食,慢腾腾,不慌不忙。
——鲫鱼的品种。
●原生品种。就是我们说的野生鲫鱼。鲫鱼的原生品种非常多,多到无法统计。主要因为鲫鱼的繁殖方式,品种之间没有生殖隔离现象。产卵时一条母鱼前面产籽,后面跟着一群公鱼产精,精卵结合就有了新的生命。所以,鲫鱼一般不分品种,统称鲫鱼,野生鲫鱼都叫野生鲫鱼。但是可以分辨,不同塘口,不同水域,不同地区,长相有区别。有的白,有的黑,有的金黄,有的苗条,有的短胖。
分辨鲫鱼的技术,不用在这个上面,只要分清“死活、病弱、污染”就行。
●工程品种。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的市场经济活跃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对鲫鱼品种不满足了。主要是嫌它个太小,吃着不过瘾。在主观意识里,好吃的东西都很小很少。鲫鱼没有很少,确实很小,一般的都在半斤之内,就那还长了三年之久。人们利用鲫鱼的生殖特性,很快搞出新品种,又白又大,长得贼快,当年都能一斤多。外形一样的活蹦乱跳,不像鸡里的肉鸡,瘟鸡一样孱弱,成天半死不活的样子。
但是,大是大了,肉质上不去,不管怎么烹饪,豆腐渣一样,口感和味道都不好。
●变异品种。这个都知道,除了工程鲫鱼,金鱼、鲫鲤、锦鲤,都有鲫鱼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