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开会时,需要你发言了,说点啥好呢?怎样说,才能让大家信服呢?其实很简单,运用“数据” “视角” “想法”,怕个公式。
在发言前,确认准备好了这三点,就能做到从容不迫。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数据”。比如,领导让大家讨论一下对近期销售业绩下滑的看法。那么,想要发言最起码得对这些数据做到心中有数。
接下来是“视角”,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人看待问题,都会有不同的立场和角度。作为员工,和领导的视角必然不同,不同部门的人对待同样的数据,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你想从哪个角度来看待对象和数据?这个角度好吗?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另外,还需要准备好的是“想法”。有了数据和角度,经过分析后就要得出结论了,根据你的观点,接下来该怎么办?最后可以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还是那个原则:“数据”和“视角”占80%,是基石,“想法”占20%,是方向。
想破脑袋,思路也还很平庸,怎么破?没关系,咱们还是可以运用工具来做提升。
①比较法:
比较法,既找出A和B的相同点,又找出不同点,进而产生更深刻的思考和分析,得出独特的观点。
比如,方案A和方案B,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是什么?哪个优势更大?哪个风险更大?哪个更适合目前的市场环境?这样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就会得出更有见解的结论。
②比喻法:
比喻,是在不熟悉和熟悉的知识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在分析、描述的表达的时候,特别擅长运用比喻:
如果敌情特别严重,游击部队不应久留一地,要像流水和疾风一样,迅速地移动其位置。(《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论持久战》)
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莫斯科会见我国留学生和实习生时的谈话》)
这样大胆地进行联想和比喻,不仅能打开自己的思路,还能在表达时,让大家的脑海里立即涌现出画面来,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