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闲不住,又想尝试些新鲜事情的朋友,可以试试在家煮茶。
煮茶,最重要的无非是两样东西。
一是茶叶,二是茶具。
六大茶类中,按照发酵程度和工艺,划分为绿茶、黄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
其中,适合煮着喝的茶类,一是有年份的,如老白茶、老熟普。
二是发酵程度比较高的,如红茶。
老白茶和老熟普,都是岁月沉淀下的产物。
经历了多年陈化之后,茶味逐渐变得温和,体内所含有的茶多酚和咖啡碱物质,也会不断转化成新的物质。
高温煮茶,非但不会破坏茶味,还能收获醇厚柔润的汤水。
比如,村姑陈前几天就煮了2017年的老寿眉饼。
由于是高山原料,且经过日光萎凋、良好仓储,五年的光阴,让它具备了适合煮茶的特性。
煮出来的茶汤,枣香浓郁,药香沉稳,汤感稠滑丰腴,浆感十足。
适合冲泡,也适合煮茶。
而红茶,则是一种包罗万象的茶类。
尤其在新式茶饮里,总有红茶的一席之地,如桂花红茶、玫瑰红茶、梅子红茶……
就连大街小巷的奶茶店里,也经常以红茶作为茶底。
当然,出于成本考虑,用的大多是红碎茶。
滋味浓强,方便冲泡,一次性萃取。
至于绿茶、黄茶、新白茶等,则不建议拿去煮。
不仅会煮出深黄浓绿的茶汤,口感也十分苦涩,并不好喝。
还是建议用盖碗冲泡,或者用玻璃杯,品尝鲜爽清新的风味。
《3》
新式的“围炉煮茶”,热衷于加各种作料。
有人提出,这是在致敬历史,返璞归真。
白居易写过一首诗,其中提到,“暖炉生火早,寒镜裹头迟。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
可见,围炉煮茶的习俗,早在唐朝就出现了。
只不过,当时的人喝茶,可比现在复杂得多。
煮茶的时候,为了掩盖苦涩味,要加入盐、姜、桔皮、茱萸、薄荷等作料。
细熬慢煮以后,煮出来的汤羹,暖身又暖胃。
有了古代这些真实发生的历史来背书,煮茶加料的理论,变得愈发有理有据。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
过去的人喝茶,就像现代人喝粥。
茶叶和茶汤,一起入肚为安。
而不是像现在,只是用水萃取茶叶的内含物质,喝茶汤。
直接吃茶叶的滋味,可想而知,必定不会太好。
所以,不加点料,难以下咽。
况且,当时尚未发展出六大茶类,大家喝的是绿茶。
我们现在喝的,除了绿茶之外,还有白茶岩茶红茶黑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