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周进个人经历,儒林外史周进人物最后结局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5-30 01:21:51

儒林外史周进个人经历,儒林外史周进人物最后结局(1)

《儒林外史》中,最出名的要属范进。

中举前被羞辱成现世报,中举后被吹捧成文曲星。

殊不知,范进中举的转折点,全靠一位贵人相助。

这个人就是周进

一个同样从底层爬起,为功名耗了大半辈子光阴的人。

现在的范进,就是周进的过去。

两段循环往复的人生,足以向我们揭露一个扎心真相:

你穷的时候,没有朋友;你弱的时候,坏人最多。

儒林外史周进个人经历,儒林外史周进人物最后结局(2)

儒林外史周进个人经历,儒林外史周进人物最后结局(3)

范进五十四岁中举,而周进六十多岁,还只是个童生。

好在周进学问做得还不错,顾老相公请周进当儿子的先生,不出三个年头,儿子就考中了。

放榜那天,顾家儿子头戴方巾,身披大红绸,骑着老爷棚子里的马,大吹大打,回到家门口。

一路上,衙门的人都拦着街,抢着递酒。

顾老相公摆了宴席,他把周进安排在首席,亲自敬了三杯酒,还点了一出好戏。

咿呀的戏文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梁灏八十岁才中状元,而他的学生十八岁就高中了。

正如周进的人生处境。

当然,这还不是最膈应人的事。

因为周进教出了秀才,申祥甫和其他几家人请周进当私塾先生。

开学前几天,申祥甫在家摆酒,请来周进,还请了新进学的梅相公当陪客。

梅相公先到了申家,看到周进来了,他刻意起来行礼作揖。

周进怕坏了规矩,说什么也不肯接受,旁人倒是以他年纪大劝他。

这时,梅相公回过头来向众人说:

“你众位是不知道我们学校规矩,老友是从来不同小友序齿的;只是今日不同,还是周长兄请上。”

要知道,明朝士大夫,称儒生叫做“朋友”,称童生是“小友”,称进了学的秀才是“老友”。

梅相公的弦外之音就是,他这位“老友”不跟周进这位六十多岁的“小友”一般见识。

不仅标榜自己身份,反而暗讽周进不懂规矩,乱了辈分。

接着,周进没怎么动筷子,他说自己吃长斋,也就是保持过午不食的斋戒。

就在这时,梅相公又说自己想到一个笑话:

“呆!秀才,吃长斋,胡须满腮,经书不揭开,纸笔自己安排,明年不请我自来!”

说的不就是周进吗?

众人会意过来,全都捧腹大笑。周进没了面子,却不得做声。

最后,梅相公还不忘指出,周进还不是秀才。

说罢,他又起哄,怂恿大家一起给周进敬酒,预祝周进考中秀才。

觥筹交错间,听着大家满是揶揄的祝愿,周进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心里真不是滋味。

宴席上的周进,像极了被坏人奚落、被生活重锤的我们。

在最穷最弱的时候,环顾周围,我们竟然发现自己压根没什么朋友。

正如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时说的那句话:

我在此度日如年,更无一个相知的来看我一眼。”

真实又扎心。

当你弱的时候,在他人眼里,你是任人揉捏的“软柿子”。

什么人都可以嘲弄你几句,什么人都可以踩你两脚。

我们总怪世事险恶,但其实,不是这个世道本来就坏,而是身处于底层,满目皆是魑魅魍魉。

受尽侮辱,尝尽委屈,我们才真正明白:

在我们最弱的时候,豺狼最凶,坏人最多,情意最薄。

儒林外史周进个人经历,儒林外史周进人物最后结局(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