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本茶书是谁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书名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0-26 07:12:18

顾渚山下大唐贡茶院 应天祥/摄

顾渚山位于湖州市长兴县西北17公里处,海拔355米,面积约2平方公里。战国时期,吴王夫差弟夫概登山顾其渚而得名。山南有斫射界,山北为悬臼界,绝壁峭立,大涧中流,茶生其间,尤为绝品。顾渚山有贡茶院,傍金沙泉,水质特佳,其中有清风楼、枕流亭、息躬亭、金沙亭、忘归亭和木瓜堂。湖州刺史张文规讲到吴兴三绝时,有诗云:“清风楼下草初出,明月峡中茶始生。”顾渚山往西北为凤亭山,连接西咽山,因“涧泉北流而西向,峻狭激射呜咽。故名。”中有悬脚岭,“以其岭脚下垂,故名。”“悬脚岭,海拔250米,以分水线与江苏宜兴为界,系古代军事要隘。“系建安二十三年(218)孙权射虎之处”。啄木岭,别名廿三湾,海拔400米左右,分水岭以北属江苏宜兴,“啄木岭与悬脚岭接……山墟名云,其丛薄之下,多啄木鸟,故名”。

世界第一本茶书是谁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书名(13)

顾渚山唐代摩崖石刻

陆羽的足迹遍及顾渚山区的主要山岭峡谷,包括尧市山、凤亭山、悬脚岭和啄木岭的山谷,这一带属互通山脉,与江苏宜兴为邻,它东临太湖,西南峙海拔1578米的龙王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其间峰峦叠障,翠竹丛生,云雾缭绕,溪水潺潺,土层肥厚,具有产茶的理想条件。

陆羽考察顾渚山茶区后,撰写了《顾渚山记》,并按茶叶品质写进《茶经》:“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浙西,以湖州上。湖州生长城县顾渚山谷……”。顾渚山紫笋茶名,源出于此。

世界第一本茶书是谁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书名(14)

紫笋新叶

陆羽还到过德清县武康黄前岭和小山。黄前岭,又名鸿渐岭,下有鸿渐村,相传陆羽考察武康茶区时曾在这里住过。后人为了纪念他,遂以“鸿渐”名村、名岭,至今未改。陆羽还去过与武康紧连的安吉山区考察茶叶,在《茶经》中讲到茶的品质时,指出:“生安吉、武康二县山谷,与金州、梁州同。”

在大量考察的基础上,陆羽在湖州撰《茶经》,并几易其稿。贾晋华《皎然年谱》(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载:“陆羽自至德元年至是年(上元二年)间撰成《茶经》等著作。”就是说,陆羽写《茶经》是从至德元年(754)开始,到上元二年(761)年完成。而这个时期,陆羽刚到湖州,并生活在湖州,生活在苕溪之畔。

陆羽于“上元辛丑岁子阳秋二十有九日”作《自传》,其中说到“著《茶经》三卷。”说明《茶经》初稿写于上元二年(761)左右。

世界第一本茶书是谁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书名(15)

大历湖州茶诗书画雅集

《茶经》成稿后,陆羽听取了方方面面的意见,特别是诗僧皎然的严厉批评,作了多次修改。

第一次修改是在广德二年(764)以后。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提到“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一足云‘圣唐灭胡明年铸’”。具体指出茶具(风炉)是在平定安禄山叛乱后的第二年,即广德二年铸。说明初稿写成三年后,陆羽对《茶经》作了一次修改,增添了“圣唐灭胡明年铸”等内容。

《茶经》另一次大的修改应该是在大历八年(773)以后。大历十年(775)至建中元年(780),基本上都是在苕溪之畔“青塘别业”完成。据宋代陈师道(1051—1101)见到的《茶经》本子,计有4种,内容繁简不同,尤其是“七之事”,差别更大。可见修改最多的是“七之事”这部分。

原因在于,陆羽在参与修撰颜真卿主修的《韵海镜源》过程中,从中引用了许多宝贵的资料。而《韵海镜源》是大历八年之春“终其事”。《茶经•七之事》记述了历代嗜茶饮茶的名人和典故。其中提到的吴乌程侯孙皓、吴兴太守陆纳、纳兄子会稽内史陆俶、谢冠军安石、武康小山寺释法瑶和河内山谦之等,都是发生在湖州历史上与茶事有关的名人和典故。

可以说,《茶经》是陆羽倾注了全部精力和智慧,潜心研究而得出的结晶,而湖州则为《茶经》的诞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滋润的营养。

世界第一本茶书是谁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书名(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