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和确定方法,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结合实例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4-01-10 00:47:03

锂离子(Li )在电极材料中的扩散是锂离子电池电极反应动力学的重要内容,Li 扩散系数是衡量材料倍率性能和电池电化学仿真建模必不可少的参数之一。

根据菲克第二定律测定Li 扩散系数的方法有很多,不同测试方法在室温下(25℃)所得的Li 扩散系数不尽相同。本文作者通过拆解车载商用动力锂离子电池,以正极材料组装扣式电池,利用GITT测定正极材料的Li 扩散系数,并考虑Li 浓度、充放电过程及温度对Li 扩散系数的影响,以期为建立更加精准的电化学模型提供参考。

实验

1.1 材料形貌分析

实验电池为额定容量102Ah的三元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148mm×52mm×96mm),负极活性物质为石墨,正极活性物质为三元材料 NCM811。用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形貌观测以及能谱(EDS)组成分析。

1.2 扣式电池制作

在氩气保护的手套箱中拆解实验电池,将正极片在DMC中浸泡24h,以去除电解质残留物,并在手套箱中干燥。用无水乙醇小心擦除电极涂膏层的一侧,同时保证另一侧完好无损,之后,裁切成直径为14mm的圆片。以金属锂片为对电极,Celgard2325膜为隔膜,1mol/L LiPF6/EC DMC(体积比1∶1)为电解液,在充满Ar气的手套箱中于25℃干燥24h,组装成开路电压约为3.00V的CR2032型扣式电池,制作完成后,搁置12h。

1.3 电池测试

化成步骤:25℃下,用电池测试系统以0.05C小电流对电池进行一次恒流充放电,电压为3.00~4.45V,静置8h。

扣式电池完成化成后,用电池测试系统在25℃下进行容量测试,用高低温实验箱进行后续实验的温度(-20℃、0 ℃、25℃和55℃)控制。

容量(SOC区间0~1.000)测试:以 0.10C恒流充电至4.4V,转恒压充电至0.05C,静置2h;以0.10C恒流放电至3.00V。循环3次,计算平均容量。

1.4 GITT 测试

GITT测试是在一定SOC的平衡状态下,以恒定短电流脉冲来激励电池,在脉冲期间和电流脉冲之后的松弛期间记录电压。在变化的电压中,欧姆压降仅充当一个常数。该常数会偏移所测量的电压,但不会改变曲线的形状。忽略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假定将恒定电流短脉冲期间的电压变化减去欧姆压降后得到的电压变化,是由浓度梯度的形成所致,并符合一维菲克扩散定律,在小电流I及电势E与t成线性关系的条件下,可由式(1)得出Li 扩散系数DGITT的数值:

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和确定方法,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结合实例(1)

式(1)中:r是正负极活性物质粒子半径;t是脉冲电流持续时间;ΔEs是电流脉冲期间平衡电压的变化;ΔEt是电流脉冲期间减去欧姆压降后的总电压变化。

一个脉冲期间内的电压曲线见图1。图1中:U0为电池在某个SOC下静置一段时间后的平衡电压。在施加小电流I时,由于电池内阻RT产生瞬时欧姆压降,电压下降至U1,接着,下降至最低点U2;撤去电流脉冲后,电压回弹,最终在长时间静置后回到平衡电压U3。

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和确定方法,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结合实例(2)

图1 一个脉冲电流期间的GITT电压曲线

具体测试方法为:用电池测试系统进行测试,在每一个给定的SOC点,以0.50C短脉冲电流激励60s,静置1h,至电压达到稳定后,以0.50C激励电流持续一定的时间,到达下一个指定的SOC点,静置4h,使电池内部达到均衡状态。循环上述过程,直至达到截止电压。25℃下,充电工况的GITT测试脉冲电流见图2。

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和确定方法,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结合实例(3)

图2 GIT测试脉冲电流曲线

结果与讨论

在25℃下进行放电工况测试,得到的GITT测试响应电压曲线,如图3所示。将图3中每个SOC点下的第一段电压变化进行处理,即可得到对应SOC点下的固相Li 扩散系数。

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和确定方法,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结合实例(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