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镜:月亮,因月亮似铜镜而得名。
磨:古代的镜子是青铜制造的,使用时间一长,便会因氧化生锈而照物模糊不清,需要磨去氧化层才能使用。古代有以此为职业者。宋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译文】:
繁琐和简单相对,少和多相对,在乡里咏叹和在途中高歌相对。
做官的情怀和旅途的盛况相对,银鹿和铜驼相对。
唐朝苏州剌史韦应物喜欢养鸭,晋朝右军王羲之生性爱鹅,玉律和金科相对。
古老的河堤旁杨柳低垂,曲折的池塘里荷叶新长。
晋代吕因每当思念好友稽叔夜时,即令人驾车千里前往会见;战国时蔺相如每次遇到廉颇便引车避让。
从高崖流下,远望如山挂竹帘,古今没有人能用手卷起这天造地设的"门帘";一轮满月如明亮的铜镜,是天地间哪个工匠打磨的呢?
下平15韵有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中古汉语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四种声调,二元化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 了 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 á ǎ 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阴平或平调;第二声叫阳平或升调;第三声叫上声或上音;第四声叫去声或去音。这样一对照,我们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 (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