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占到所有运动伤的接近半数(45%)。
崴脚后的处置绝非仅仅是选择“冰敷”“热敷”这么简单,而是有一个系列化规范,包括伤情判断,治疗、康复以及恢复运动等。
像“打球崴脚”这类非专业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即使是最简单化的处置至少也应该包括:
伤情判断我们看篮球、足球运动电视直播,经常看到运动员场上崴脚的情况,队医进场后首先对伤情进行大致判断,然后决定需不需要到场外继续判断伤情或治疗。
伤情判断的第一步就是看崴脚的程度,有没有形成明显的畸形。如果是,很有可能造成韧带和肌腱的完全性断裂,属于三级“崴脚”,甚至还可能有踝关节脱位和骨折。
如果没有明显变形,就要轻柔动动踝关节,通过看可活动幅度和疼痛反应,以及局部有没有压疼判断韧带有没有明显撕裂。如果有,很可能属于二级崴脚。
如果没有这些情况,就让运动员起身,让患肢着地看能不能承重或走路,如果承重和走路没有明显疼痛,意味着韧带仅有拉(伸)而没有撕裂,简单喷雾冷冻一下患处就可以继续进行比赛。
非专业运动员说的崴脚也可以参照这个基本程序对伤情进行简单的自我检视。
如果有明显畸形(非竞技运动中极其罕见)三级崴脚的迹象,或者严重疼痛、肿胀,不敢踏地等情形,直接去医院接受专业诊断和处置。
如果自检确认没有严重损伤,才可以进行包括冰敷在内的自我处置。
崴脚的“大米”处置方案所谓“大米”方案是国外有人总结出来的几个处置方法的英文首字母缩写“RICE”:
休息(R,rest),冰敷(I, ice),压迫(C,compression),和抬高患者(E,elevation)。
休息不需要多说什么。
冰敷是本才讨论的主题,稍后重点介绍。
压迫,就是使用弹力绷带等进行加压包扎,压迫血管,以期减轻出血,防止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