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由以颜色词区分身份的语料也可以看出古代的文化心理趋向,如对正色的尊崇。
从中还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风俗,如从“裙钗”借代妇女,可以看出古代女性的穿着习惯等。
这些特殊的语料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文化观念的不断更新,这些服饰词与所指社会人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不断弱化甚至渐渐失去了意义,
也正因为如此,以上所列举的这些借代意已经慢慢退出了人们的语言使用舞台,成为了历史的独特记忆。
尽管如此,在当代社会的新语境下,依然可以产生新的转喻映射,服饰依然可以标明社会身份,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以服饰标明职业身份。
如看到白大褂联想到医生、护士,看到军装联想到军人,看到厨师服联想到厨师,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校服,有的团体甚至将自己的标志印在衣服上,服色和形制仍然代表着不同的社会身份。
但是与古代森严明确的身份等级标识现象不同,这里的服饰仅仅表示不同的社会分工和团体归属,那种强调社会等级的意味已经弱化甚至是消失。
由此也可看出社会在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华梅.服饰社会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