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这些服饰构成的整体着装风格在世世代代人心中积淀,也会形成一种不易改变的、对某种角色服饰形成固定的认知惯性,甚至惰性。”
正是因为服饰具备了这些约定俗成的,为社会制度和社会成员所认可的社会文化含义,才能够从穿着判断人的大致社会身份等级。
华梅将服饰的标志模式概括为“标明性别差异”“标明社会地位”“标明社会职业”“标明政治集团”“标明信仰派系”几方面。
也正因为服饰有这样丰富的社会文化含义,才使得这种以服饰词借代人物的现象成为可能。
其次,人们往往以熟悉、具体的概念来理解抽象的概念,服饰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熟悉且印象深刻,易于用作语言借代。
再次,中国人含蓄迂回的思维特点也影响了其语言表达,这类借代词往往显得富有韵味而意味深长,
有的甚至有诙谐调侃的表达效果,这也使得这类以服饰词借代人物身份的现象变得常见。
这些暗喻社会身份的词语借代现象,实际上是社会文化在服饰领域的表现。
由这种特殊的借代现象,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社会等级森严而且界限分明,对服色、材料、纹样、佩饰、形制等方方面面都有严格的限定,权力高度集中。
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以服饰标识身份可以有效地明确社会分工维护社会的相对稳定,是社会统治的需要和必然产物,这种区别和分化又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