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自信的健康心理状态
孩子接收到一而再,再而三的否定信息,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孩子对自己的认知。
我是不是个坏孩子,别人都不喜欢我?
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我会不会没有朋友?
......
这个时候,孩子需要家长给他一个正向的引导与反馈,避免孩子走向思维的误区,给自己贴上一个消极的标签。
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并没有那么消极,需要从源头抓起,引导孩子分析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里我参考了艾里斯的ABC情绪理论,陪孩子将整个事件按A(发生了什么)、B(孩子对这件事的看法)、C(这件事对他的影响)、D(引导、反驳B)、E(总结出新的、正向的情绪和看法)来进行梳理。
考虑到孩子年幼,认知能力还未发展健全,整个过程中都是通过孩子喜欢的绘画来进行,家长也可以考虑通过动画、玩偶等能够吸引孩子专注力的事物来引导。
在前面分析ABC的过程中,能帮助家长清晰的了解整件事情的过程,抓住一些小孩子特有的情绪矛盾点,评估孩子现在的心理状态。
在这一次交流中,我发现我的孩子会保留在之前社区中培养的社交习惯,他是在之前的社区出生、成长,还没有主动交友的意识时,周围就有一圈小伙伴,一直有同一个社区的、同龄孩子就是一个集体,要一起玩的概念,这和我个人的思考模式就有区别。
这个认知,让孩子有了不断尝试和现在小区的小朋友交流的行为,但并没有意识到想交往的小朋友们之前不认识自己,对方的家庭环境会不会教授应对陌生人该有什么反应的概念等等。
这些涉及他人的因素更多的是需要现实中实际交流才能全面了解,也不否定存在单纯想欺负自家孩子的情况。而现在更多的是需要引导孩子意识到这件事上可能存在的社交问题,弱化、反驳孩子对自身的否定。
这个过程,大概包括以下几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