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偏见说出的每个字
都是刺向他人心口的一把刀
一天,医生德尔翁带来一位名叫蒙丹的少年,想利用他研究“危险少年如何融入一个新环境”。
医生告诉校长,蒙丹是个极度危险的人物——谎话连篇,离群寡居,还有严重犯罪倾向。
但事实上,蒙丹并非医生所说的那样。看似叛逆的蒙丹,其内心深处依然盼望着能被接纳,被温暖,被宽恕。
在刚来“塘底”的第一天,他就主动找上同被父母“抛弃”的莫朗杰,希望能和他成为朋友。
他宁可冒着被关禁闭的风险,也不愿像其他同学那样,用谎言推脱自己“偷吃食物”。
然而,因为听信医生的话,哈杉校长对蒙丹的偏见根深蒂固。
当校长室里有20万法郎不翼而飞时,哈杉校长认定是蒙丹偷的,不分青红皂白地对蒙丹严刑逼供,并且将他送进了监狱。
不久后,马修在学校一处角落找到了失踪的20万法郎,调查后证实了这钱并非蒙丹所偷。
马修急切地将这件事告诉哈杉校长,希望他向警局证实蒙丹的清白。
但已被偏见蒙蔽双眼的哈杉却告诉马修:“即使蒙丹没犯事,他迟早也是要犯事的,对于这种人根本无可救药。”
两天后,蒙丹从监狱逃了出来。
他把对哈杉的满腔怒火,化做对“塘底”的无穷恶意。逃回学校后的他,一把火烧了整栋宿舍楼,也将哈杉近在咫尺的“升职加薪”梦烧成灰烬。
面对这一切,哈杉校长不仅没有丝毫反省,反而将责任推到了“因带孩子出游,意外救了孩子免于火灾”的马修身上。
众人看透了校长的丑恶嘴脸,联合揭发了他的无耻行径。
最终,哈杉也因为偏见,间接使自己被学校开除。
偏见带来的恶意,往往毫无缘由,可它却经常使人饱受折磨。
生活里的那些偏见,如同我们射向外界的一支箭。箭不落到自己身上,你永远不知道有多痛。
可经常被我们忽略的是,这只箭,也可能落到自己身上。
有公司招聘时,见来面试的人是女的,就认定对方抗压能力差,结果错失了难得的人才;
有人上医院看病时,将医生推荐买何种药的行为当成是另有所图,结果耽搁了治疗时机;
……
被偏见裹挟的人,习惯于先入为主地以己度人,揣测他人的是非,抨击他人的行为。
久而久之,偏见让人失去了理智和判断,泯灭了人与人之间的善意,疏远了心和心之间的距离。
很多时候,放下偏见,不只是放过别人,也是护全自己。
放下偏见,才看得清方向
梭罗曾说过:“放下偏见,什么时候都不晚。”
因为真理的最大敌人,就是偏见。
当一个人,不再对他人抱以偏见,他才能洞悉事物的本质,看清人生的方向。
马修,便是这样的人。
他愿意抛下偏见,去接纳这班“问题”学生:
在得知导致神父受伤的恶作剧者,是个名叫勒盖莱克的学生后,马修没有用残暴的手段体罚他,反而让他照顾卧病在床的神父。在和神父的朝夕相处中,勒盖莱克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从老学监的警告中,得知有个名叫“莫朗杰”的男孩,有恶魔般的心肠后,马修主动走近他。发现莫朗杰的许多怪异举止并非出于本意,只是希望引起母亲的关注。
因为不带一丝偏见,马修才总能看透本质,对这帮“问题学生”对症下药。
为了挽救这群沉入“塘底”的学生,马修让每个人写下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