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每个孩子的结局,放牛班的春天大结局谁是老师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6-15 17:11:28

(原创不易 抄袭必究)

调皮捣蛋、惹是生非、目无尊长,甚至不守法纪,这样的学生通常被称为“问题学生”,而这类“问题学生”通常是老师眼里的“差生”,同学眼里的“败类”,家长眼中的“顽疾”,他们让老师讨厌,同学嫌弃,家长头疼。

好像在很多人的眼里,这类“问题学生”将来会成长为社会的人渣,很多人看到了他们的顽皮生事,恨透了他们的不可管教,可却从没注意过他们是如何成为“问题学生”的。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便为我们塑造了这样一群“问题学生”形象。

《放牛班的春天》(法语《Les Choristes》)是2004年3月17日上映的一部法国音乐电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杰拉尔·朱诺、让-巴蒂斯特·莫尼耶、弗朗西斯·贝尔兰德等人主演。

影片讲述了怀才不遇的音乐老师马修来到辅育院“池塘之底”担任助教,这里的学生并不是一群普通的学生,而是一个个被“放弃”的“问题学生”,他们的人生好像被定格在了底层上,而马修的到来,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影片在一场音乐表演中拉开帷幕,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昂克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佩皮诺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翻开日记本,自己还是“问题学生”的往昔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放牛班的春天每个孩子的结局,放牛班的春天大结局谁是老师(1)

这所辅育院被称为“池塘之底”,这里的学生都是“问题学生”,他们共通的形象是:抽烟聚众、打伤老师、侮辱同学、甚至偷盗,对人生迷茫颓废毫无上进。好像他们的人生注定要平庸无为,可影片主人公皮埃尔这样的“问题学生”,用事实证明:“问题学生”一样可以很优秀。

这说明他们并不是天生就是“问题学生”,而是在后天的成长中渐渐成为了“问题学生”,因此,看完影片我不由得思考这样的问题:是什么让他们成为了“问题学生”?

从影片来看,“问题学生”被家长们“扔”在辅育院,然后在某一个特定的探视日子来看看,短暂的嘘寒问暖时间根本没法了解孩子的状况,甚至有的孩子根本没有父母,作为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他们的人格尚未健全,心智尚未成熟,他们需要一个好的家庭氛围,需要称职的父母,可“池塘之底”中的“问题学生”恰好没有。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里的孩子家庭都各有各的不幸,而这些不同的不幸导致他们缺少了解,缺乏关心,在成长过程中渐渐走上了“邪路”,从而成为了“问题学生”。

影片用质朴的语言,温情的故事告诉我们:“问题学生”并不是天生就有问题,他们成为“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不称职的家庭。

放牛班的春天每个孩子的结局,放牛班的春天大结局谁是老师(2)

无依无靠的孤儿佩皮诺,从小就无父无母,亲情的缺憾造就了他软弱的性格,所以他常被欺负,他的身后是“缺失型”的家庭;无人约束的孟丹,家长把他的问题全部归结到病因上,然后推给学校,这样放弃的家庭环境,助长了他的叛逆和报复,他的身后是“放弃型”的家庭;不与母亲亲近的皮埃尔,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缺乏沟通让他和母亲之间的误会越来越深,这也加深了他的敏感,他的身后是“隔阂型”的家庭。

本文以影片剧情为依据,从佩皮诺、孟丹、皮埃尔这3个“问题学生”看他们身后的3种类型“不称职”家庭及其现实思考。

放牛班的春天每个孩子的结局,放牛班的春天大结局谁是老师(3)

01 佩皮诺“缺失型”:无依无靠的孤儿,造就了亲情缺憾和性格软弱

影片中,跟随着马修的视角,第一个出现在我们眼中的“问题学生”便是佩皮诺。乖巧可爱、天真机灵,他的形象成为了观众唯一的满足,因为他是这群“问题学生”中相对最可爱的,不惹事,不闹事,不打架,但这样的他却常常成为别人欺凌的对象。

放牛班的春天每个孩子的结局,放牛班的春天大结局谁是老师(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