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每个孩子的结局,放牛班的春天大结局谁是老师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6-15 17:11:28

站在学校大门口的他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后来才知道,他在等待,等着“星期六”,因为这里的老师告诉他,星期六他的父亲会来接他,但其实,佩皮诺是个孤儿,他根本就没有父母,没有完整的家庭,“星期六”只是对他的安抚,等待只是他内心对爱的渴望罢了。

马卡连柯曾说过: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天然的基层细胞,人类美好的生活在这里实现,人类胜利的力量在这里滋长,儿童在这里生活着,生长着——这是人生的主要的快乐。

佩皮诺没有这样的家庭,他没有力量的源泉,没有快乐的记忆,这样“缺失型”的家庭,造就了他软弱的性格,他的身后空无一人,所以,面对任何事情他都会表现出胆怯,你或许会把这些归结为他年幼胆小,但其实这是和家庭脱不开干系的。

一个幸福完整的家庭里,可以把孩子的胆小懦弱都藏起来,可以把孩子的不足缺点都藏起来,但很显然佩皮诺没有这样的家庭,家庭的缺失,疼爱的缺少,让他的性格越来越软弱,处于“池塘之底”这个“问题学生”成群的环境中,他更是弱小到令人心疼。

放牛班的春天每个孩子的结局,放牛班的春天大结局谁是老师(5)

影片中,通过5个细节来展现佩皮诺的软弱和缺憾,而这些细节正是对他“缺失型”家庭影响最直白的诠释。

每个星期六他都会去门口等待,而马修来的那天并不是星期六,但他还是站在门口等, 这一细节的描述侧面反映了佩皮诺的执着和心中那份希望。

他不知道父母早已经不在了,他不知道自己其实是个孤儿,等了那么多个星期六,都没有等来父亲,但他却从来没有怀疑过老师们骗他,而是一直执着等待,这是他对亲情和爱的极度渴望。

“缺失型”的家庭,让他成为了极度缺爱的人,所以哪怕一点点希望,他都不愿意放弃。

在马修组织合唱团的时候,每个“问题学生”都要唱一首歌来试试嗓音,大家都会唱,哪怕是爷爷奶奶教过的年代很久的歌,可佩皮诺却什么都不会唱。

这也是一个细节的描写,哪怕是“问题学生”,他们也曾有机会跟父母亲人一起,可配皮诺没有这样的经历,这正是影片以侧面的角度对佩皮诺亲情缺失的描绘。

“缺失型”的家庭,让佩皮诺的成长从“池塘之底”开始,他关于亲情和爱的感受都是从马修老师开始的。

放牛班的春天每个孩子的结局,放牛班的春天大结局谁是老师(6)

“5加3是多少?”

“53”

“确定吗?”

“当然喽”

这句“经典”的对话成为了《放牛班的春天》中唯一搞笑的情节,很多观众沉浸在他们傻傻的对话中,说“一个敢问,一个敢答。”

这一考试询问其实也是一个细节,用以凸显佩皮诺的天真无邪,他询问同学,这么离谱的答案,他还是会欣然地相信,而这天真背后是对“缺失型”家庭缺憾的一种隐射,没有父母家庭的教导指引,他太同意相信外界,缺乏自信更缺乏思考意识。

作为最小的学生,孟丹的到来成为了佩皮诺的噩梦,“坏孩子”孟丹制定了一个交钱才能回去睡觉的规定,佩皮诺没有钱,只能任他欺负,委屈地站在墙角,这是他软弱性格的表现,“缺失型”的家庭,让他在人格尚未健全的时候就失去了反抗意识, 失去了男性性格里的那种“刚”,所以才会成为孟丹欺负的对象。

“缺失型”的家庭造就了佩皮诺软弱的性格,好在马修的保护填充了他内心爱的缺憾,让他在爱的力量中渐渐强大。

放牛班的春天每个孩子的结局,放牛班的春天大结局谁是老师(7)

影片的最后,孟丹因为记恨一场大火毁了辅育院,马修被解雇离开时,佩皮诺请求带他一起走,虽然影片没有对他追随马修后的生活进行呈现,但从影片开始时他找到好友皮埃尔送上日记本就可以推测,他追随马修之后人生也发生了转变。

马修对他的爱填补了“缺失型”家庭给他带来的亲情缺憾和软弱性格,让他终成为了“有家”的孩子。

萧伯纳曾说过: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而同时也蕴藏着甜蜜之爱的地方。

有家的孩子可以把脆弱不堪藏起来,没家的孩子只能把性格的不足,人格的缺陷展露出来,这些却会成为他们被欺凌、被伤害、被践踏的由头,更是会成为他们成为“问题学生”的开始。

佩皮诺背后“缺失型”的家庭使得他无依无靠,从而成为了内心缺爱,性格软弱的“问题学生”,看完影片我们不得不去反思:父母如何做,才能避免孩子成为“缺失型”家庭中的“问题学生”?

放牛班的春天每个孩子的结局,放牛班的春天大结局谁是老师(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