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每个孩子的结局,放牛班的春天大结局谁是老师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6-15 17:11:28

02 孟丹“放弃型”:不寄期望的氛围,助长了叛逆心理和报复心理

放牛班的春天每个孩子的结局,放牛班的春天大结局谁是老师(9)

孟丹这一“问题学生”形象大概是影片中最气人的角色了,从他被家长送来的那一刻起,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一个目中无人,狂妄自大,眼神充满恶意的人物,这样的他应该是“池塘之底”中问题最大的学生了。

他的父母把他送到学校,并把他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为“病”,他心理上的疾病让他成为了这样的“问题学生”,可回过头来看,孟丹的问题真的全是病吗?

影片用细节告诉了我们答案。

孟丹来到学校后,除了抽烟打架、欺凌弱小,他还带坏大家,甚至朝着犯罪的路一步步靠近。校长的钱被偷了,第一个怀疑的便是孟丹,半个多小时的耳光和呵斥,孟丹一直说不是自己拿的,后来我们也看到了, 确实不是他偷得,可他却不被信任。

本来心理不健全的孟丹,在遭受了老师同学的不信任之后更加叛逆,如果说“池塘之底”其他人的“问题”是抽烟闹事、捉弄老师,那么孟丹便是靠近犯罪,被冤枉的他后来回到学校一把火毁了这里。

他的问题不全是他心理不成熟不健康的标志,更有他身后那个“放弃型”的家庭,父母把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他身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为病 ,而且把他全权交给了学校和老师,直到最后都没有再过问过,这便是孟丹走上犯罪道路最大的导火索。

放牛班的春天每个孩子的结局,放牛班的春天大结局谁是老师(10)

在一个“放弃型”的家庭里,他不被关心,不被在意,甚至不被寄予期望,家长放弃了他,他感受不到自己的重要性,感受不到家人对自己的需要,感受不到社会对自己的需要,久而久之他内心越发孤僻叛逆,对这个家庭产生厌倦,对这个社会产生厌倦,而这些厌倦都是被他以叛逆和报复的心理表出来的。

“放弃型”的家庭,让孟丹丧失了自我价值的意识,助长了他的叛逆心理,从而让他在报复和腹黑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走上犯罪。

普里斯特曾说过:我父亲总是说,一个孩子需要四样东西:充分的爱、富于营养的食物、有规律的睡眠、大量的肥皂和水,这些完了呢,他最需要的是一些明智的放任。

明智的放任是对孩子天性的激发和培养,但完全的放弃就是对他们的不负责,影片中孟丹的父母正是对孟丹完全的放弃。

“放弃型”的家庭助长了他走上邪路的气焰,极大地放大了他青春期的叛逆,最终演变成腹黑的报复心理,这也意味着他的人生就此踏上邪路,放火烧了辅育院就是他这种心理走上犯罪道路的第一步。

卡耐基夫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太注意家庭的外观及形式,最主要的,是要注重家庭里特有的,充满了爱、温暖与明朗的气氛。

放牛班的春天每个孩子的结局,放牛班的春天大结局谁是老师(11)

一个家庭充满爱,充满温暖明朗的气氛能给处于成长中的孩子一些心理上的抚慰和启迪,让他们感受爱,感受关心,感受重视,这才能扭转他们“病态”的心理。

放牛班的春天每个孩子的结局,放牛班的春天大结局谁是老师(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