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奥斯卡爆出一个最大的冷门,《寄生虫》成为了其中最大的赢家,一部电影捧走了四项大奖:最佳导演、影片、国际电影及原著剧本。而原本许多人看好的电影《1917》有7项提名,呼声最高的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变成了陪跑,获得了三项安慰奖: 最佳摄影罗杰·狄金斯、最佳音响效果、最佳视觉效果。
而这三项奖也证明了此部电影的技术性,导演萨姆·门德斯偕同摄影师罗杰·狄金斯共同打造出了影史上再一部一镜到底的摄影高峰,让沉浸感十足,由于一镜到底的限制,最终我们看到的是两个人的战争,由一滴水中看世界也不是不允许,但是丢失掉的则是群体像及对于战争更深入的思考,让故事有了点缺憾。
长镜头及剪辑的优劣势在谈《1917》电影的得失之前,先了解一下摄像最重要的语言:镜头时间。
镜头时间就是拍摄的时间长度,所以就有了长镜头及短镜头的区别,而长镜头的最极端处就是所谓的"一镜到底",是指摄影机从开机到关机这一过程中,镜头不cut,用一个镜头拍摄整部电影或段落。
由于长镜头的特殊性,它可以让让镜头前的空间、时间以及人物统一,完完整整地真实传达出来。俗话说所见即所得,可以给人以最真实感,让观众很容易就沉浸若中。
但是长镜头依赖演员的个人表演风格为重,导演在长镜头下除了环境配置、角度控制、灯光效果等外部控制外,无法通过剪辑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对于故事的深刻画则会显得不足。
长镜头的优点和缺点都如此明显之处。
安德·巴赞主张,电影是建立在真实时间上的一种艺术,事物的影像就是事物在时间中的影像,任何变化都像木乃伊一样被保留下来。他认为剪辑干扰了自然时间的延续,因此对于喜欢应用长镜头的导演如让·雷诺、奥逊·威尔斯很是赞赏,认为他们是尊重具体生命片刻的艺术家。
但是许多导演并不这样看,因为电影就是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导演的首要任务是把故事讲述完整并表达出自我的意图,而剪辑可以让观众更能了解导演想要表达的思想。如导演普多夫金曾说过,剪辑是基本的创作动力,它让枯燥的静照(即各个镜头)变成一个活的电影摄影形式。
所以有统计表明,现代电影的平均镜头时间只有10秒钟了,更多的则是依靠剪辑来表达导演的创作意图了。
但是对于长镜头的执着,则是许多导演想玩一把秀的,最著名的则是《俄罗斯方舟》,导演索科洛夫是完全一镜到底,而为了这样拍摄则是提前排演了几个月,才在第四次排演中一举完成了这个镜头,可以说这部电影是一种伟大的实验,因此影史留名。
拍《1917》时,导演萨姆·门德斯和著名摄影师罗杰·狄金斯号称要以一镜到底的方式拍摄这部电影,但实际情况是要一镜到底的要求实在太高,要考虑的东西太多,遇到户外复杂的地形可能会有问题了,所以这部电影虽然号称是一镜到底,其实是许多长镜头综合在一起,过场以巧妙的方式如黑场等方式切换,给人的感觉就是一镜到底。
所以,选择了这种方式来拍摄电影,《1917》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比较明显,对两个主人公有了更深的代入感,但是对于战争的思考及深入则浮于表面了。不过综合来看,则是利大于弊,终于成就了一部让人能沉浸其中的战争大片。
两个人的战争:天堂和地狱的轮换《1917》讲述的是一战时期,当时德军从战场撤退到兴登堡防线,那里设置了地雷和狙击手作为陷阱。而英军以前德军已经完全溃败,因此计划发动总攻,英军司令部发现了这个陷阱但却无法通过无线电传达信息,因此布雷克和斯科菲尔德两位年轻的士兵奉命去前线传达命令,与时间赛跑,冒险进入敌区要求停止袭击德军,不仅仅是为了拯救1600名英国士兵,布雷克的哥哥也在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