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毁》是一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的议论文。文章从“责己”与“待人”两个方面展开。
先论述“古之君子”严于责己、宽以待人的高尚品德,再论述“今之君子”严于责人、宽以待己的恶劣作风。经过古、今对比之后,论述毁谤的根源是“怠与忌”及其种种表现。中唐时期的上层社会早已毁谤成风,“今之君子”无非是标榜自己中伤他人,惯于成人之恶的卑鄙小人,当时有才有德的后进之士没有不遭受他们的攻讦与打击的。
作者愤慨地指出:“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文章末尾点明题意,希望有作为地朝臣,应弄明“此世”多忌多毁的原因,以“古之君子”的“责己”、“待人”为标准,任用“良士”,才可使国家走向治平。
当时许多后进之士所处的环境,实际也是作者自己所处的困境。他为李贺不能应试进士而鸣不平遭受过攻击,他因关中大旱奏请宽民役而遭贬谪。
所以韩愈在后来的《进学解》中感慨道:“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在朝廷上不能被人们信任,在私下里得不到朋友的帮助。进退两难,一举一动都受到指责。
文章条分缕析,层层深入。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自然而紧凑。大量采用排比,不仅没有板滞之感,且波澜变幻,跌宕生姿。
选二:《张中丞传后叙》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巡怒,须髯辄张。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所*。嵩无子。张籍云。
张巡(709-757),邓州南阳(今河南邓县)人。开元末举进士,出为清河令,更调真沅令。公元755年,安禄山叛变,张巡起兵抗敌,转战雍丘、宁陵等地,屡建战功。后至睢阳(今河南商丘)与太守许远联合。唐肃宗李亨至德二年(757),张巡初破贼将尹子奇军,拜御史中丞。睢阳城被围,终因矢尽粮绝、救兵不至而陷落,张巡及其部将三十六人同时牺牲。
“张中丞传”,即文中所云李翰所作的《张巡传》。李翰,字子羽,赵州赞皇(今河北元氏县)人。安禄山反,李翰从友人张巡客居宋州(即睢阳城),他亲见张巡战守事迹。当时有人诬蔑张巡降贼,李翰便叙述张巡守城事迹,撰张巡等人传两卷,上给唐肃宗,世人才明白张巡的忠义。
“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
张籍,原籍吴郡(苏州),寄居和州(今安徽和县),是韩愈的学生。进士,元和时著名诗人。他的乐府诗多针砭时弊,白居易誉为“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许远,杭州盐官(今浙江海宁)人。安禄山反,官睢阳太守,与张巡共守睢阳,城陷被俘,至洛阳,不屈,后被*。他与张巡的牺牲只是先后不同。
雷万春,张巡的得力部将。
“食其所爱之肉”,出自《新唐书.张巡传》,“巡士多饿死,存者皆瘦伤气乏。巡出爱妾*以大飧,坐者皆泣。远亦*奴僮以哺卒,......”
“贼语以国亡主灭”:当时玄宗逃蜀,两京沦陷,叛将令狐潮攻雍丘时,曾以玄宗存亡不知为理由劝张巡投降。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说者,指毁谤许远的人。许远和张巡分城而守,张巡守东北,许远守西南。城陷落时是先从许远所守的地方打开的缺口。
“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指当时环绕睢阳的各州县都是按兵观望。
“双庙”:张巡、许远死后,唐肃宗追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许远为荆州大都督,皆立庙睢阳,岁时祭祀,号双庙。
南霁云,张巡名将,在兄弟中排名第八,故又称南八。
贺兰,指贺兰进明。
“浮图”,佛塔。
于嵩,人名,曾跟随张巡,因张巡立功获得县尉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