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原因:私人产业部门已兴旺,资本存量不断增加,私人企业和农业的资本份额增大,那些需由政府提供的具有较大外部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所以政府对这一块的投资逐渐变缓。
n 经济发展成熟期的财政支出特征:
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对教育、文化、保健和福利服务的支出,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及GDP的增速。
原因:①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长,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私人消费形式将发生变化。②伴随着经济增长,社会管理日益复杂,要求政府提供各种管理服务来协调和处理增长所引起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交通警力、控制污染、反托拉斯等等需求增加,引起政府各种管理费支出的增加,从而导致整个公共消费支出迅速增长。
n 总结: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对政府投资的比例要求较高;而在经济起飞后,进入中期阶段,政府投资的比例会趋于下降;当经济步入“成熟”阶段后又会上升。
n 其增加与下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特定收入阶段和它对资本的要求。
(三)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
(四)财政支出的影响因素:宏观、微观、政治决策程序
我国:政治决策对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变化以及最终形成最佳的稳定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①②③④P58
第三节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一)关于财政支出结构发展变化的学说 ×
内生增长理论: 其核心思想是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
该理论的基本思想:劳动投入过程中包含着因教育、培训及职工再教育而形成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包含着因研究开发活动而形成的技术进步,生产性公共投资的增加也有助于物质资本的边际收益率。
因此,生产要素积累的收益率不会发生递减趋势,长期增长率将大于零。这一理论的贡献在于将原来认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外在要素内在化。人们将此种理论成为“内生增长理论”。
生产性资本、人力资本和研究开发活动是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和动力。这些因素具有明显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以及外溢效应,具有公共物品的某些属性。
所以,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长期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思路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保障社会民生的长效机制
要处理好和把握好财政支持和保障社会民生的几种关系:
①促进经济发展与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协调的关系。②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的关系。③财政支持和社会参与的关系。④增加投入和制度建设的关系。
第四讲 财政民生性支出
民生性支出的性质 (书P64所有笔记)
第一节 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
(一)行政管理支出与国防支出的属性
ü 两者同属于民生性支出,是非生产的消耗性支出,使用后不形成任何资产。
ü 是两项基本的财政支出;
ü 两者是全社会消费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1. 行政管理支出的定义和组成
行政管理支出:行政管理支出是政府(政府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检察机关和外事机构等政府部门)为行使其最基本的职能所必须花费的一项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包括:三类科目 P65第三段
按支出用途: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2.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
(1) 行政管理支出的绝对规模:
(2) 行政管理支出的相对规模:行政管理支出的相对大小是指其占财政收支的比重。
在一国的经济资源一定的条件下,政府行政管理支出过多必然会导致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过重,从而使微观资源配置发生扭曲。所以行政管理增长速度应小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这样才有利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公共事业。
3. 行政管理支出的特点:行政管理支出的绝对规模不断增长,但相对规模,即行政管理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应该是下降趋势。
(1)我国行政管理费居高不下的原因?①从财政供养人员与GDP之比看,中国为39人/百万美元,大大高于发达国家;②中国公务员人数太多,官民比例失调;③三公经费支出庞大
4. 影响行政管理支出规模的因素 P66
政府职能:关键因素 机构设置:新旧叠加的结果自然是行政管理支出的增加。
5. 行政管理费的控制
1) 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是控制行政管理经费的前提条件。
2) 参照各国的经验,对行政管理费的绝对规模或相对规模规定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指标,并由国家立法机关和国家审计局进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和立法监督。
3) 财政部门本身必须对行政管理费加强考核和监督,主要是适应行政机构改革,规范行政管理费的范围,完善行政经费的定额和考核办法,坚持支出程序,加强检查监督,走向法制化、规范化。
4) 最终还是要通过正常的程序的来完善和解决。需要进一步完善政治程序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透明度,公民也能得到充分信息并实施有效的监督。
(二)国防支出 P69
第二节 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
一、教育、科技支出和医疗卫生的属性
ü 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生产性劳动:凡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非生产性劳动:除此之外的劳动,皆为非生产劳动。
ü 投入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领域的劳动属于非生产性劳动,而且从事这些劳动的过程中,劳动者还须消耗物质财富。所以,根据这一标准,用于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事业费属于非生产性支出。
二、教育支出
1.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1)教育的特点:具有强烈的正外溢性。具体表现:①教育是高素质劳动力的来源。②教育能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③教育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
尽管教育也有一定的负外溢性,如提高犯罪技能等。但总体说来,教育的正外溢性大大高于负外溢性,这是近现代国家大体上都必须大力介入教育,直接为教育提供大量经费的根本原因所在。
(2)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l 初级教育:小学、初中(外部效应很明显):多数国家通过宪法规定对初级教育规定若干年的义务教育。(背P72橙色的部分)
基于上述理由,世界各国只有有财政实力,均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义务教育,由政府办学校,通过法律强制要求家长送适龄的孩子入学接收教育。
l 高层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
两面性:①高层次的教育可以为国家培养人才,从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②高层次的受教育者得到的利益是内在化和私人化的
参照的例子,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不由政府全包,私立高校众多,这就打破了教育资源的垄断,实现了办学资源的多元化,所以政府能够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基础教育。
2.我国教育经费的规模、结构和效率 P73
(1)教育经费规模偏低。我国的教育投入水平,还低于欠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2)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我国教育经费在初级教育、中级教育和高级教育之间分布的级次结构不合理。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忽视初级教育,特别是农村的普及教育长期处于落后境地。
l 教育投入改革的方向:
政府应该承担公共教育的投入,主要是义务教育;而高等教育应该更大范围地、更多地向市场开放。可参照的例子,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不由政府全包,私立高校众多,这就打破了教育资源的垄断,实现了办学资源的多元化,所以政府能够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基础教育。
三、科学技术支出
(一)科学研究的性质
1. 科学研究具有外部性
l 基础性科学研究:关于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如基因工程、环境污染治理、地震、等;
对整个国家或社会都有作用,是以提高整个社会整体利益为目标的研究。
基础性科学研究的外部性通常是无法用货币来计算的,实际上也难以用货币衡量其收益。
l 应用性科学研究:研究的方向性强,目的性明确,与实践活动的关系密切,且直接体现着人的需求。有外部性,如某项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等
一些科研成果虽然可以获得发明专利,得到法律认可和保护,但由于本身具有易复制等特点,具有向外发散性质,因而在实际当中难以用商业化推广,如农业生产科研中的种子改良。
2.科学研究具有风险性与收益的不确定性
结论:对于外部性较强的科研活动的经费,主要是基础性、公益性以及高新科技的科研经费,必须由政府来承担。应用性科学研究的经费,则由微观经济主体承担,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给予一定补贴。
2. 国家的科技投入政策 P75第二段
四、医疗卫生支出:
1.含义:政府安排一部分财政资金用于社会成员的卫生事业方面的经费。 P77头顶笔记
(一)政府介入医疗卫生事业的依据 P77右边笔记
2.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方式: (1)根据公共物品理论,可以把医疗卫生物服务分为三大类:
l 纯公共物品,同时满足受益的非排他性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如传染病监测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和健康教育
l 准公共物品,满足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条件之一,或者两个条件都不具备,但是具有较大的外部性,如预防免疫,妇幼保健;
l 私人产品,大部分医疗服务属于此类产品。
(2)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方式:3种
① 政府提供:或公共提供,即谁来出资的问题。
② 市场提供:在医疗服务领域进入市场竞争机制,由营利性提供,供给方通过向患者收费来解决弥补成本。
③ 混合提供: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医疗服务。即政府对医疗服务企业以补贴的方式提供部分资金,医疗服务企业再通过向患者收费方式解决部分资金的来源。
政府补贴方式主要在医疗保险制度中实行,其中保险基金由政府补贴一部分,另外部分由单位和职工共同分担。 eg.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3.政府应选择应当介入的主要方面:
ü 提供医疗卫生领域的纯公共物品和部分准公共物品,保证这些公共物品的生产、提供和消费达到最优;
ü 纠正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缺陷,使医疗保险兼顾效率和公平;
ü 补助穷人,为他们负担必要的保险,获得相应的基本医疗服务。
4.政府需要对医疗卫生领域提供的服务 P77最后一段
第五讲 财政投资性支出
第一节 财政投资性支出的一般分析
一、投资与经济发展(P81—82划线的)
投资对对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财政投资支出增加会排挤私人部门支出,并与私人部门争夺有限的社会资源;公共投资也许被私人部门不用于生产能力的扩张上,比如更好的道路可能排挤卡车和其它交通设备的投资,而私人产出水平保持不变。因此,财政投资支出增加会阻碍经济增长。
二、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决策标准
1. 政府投资的含义 (P83头顶笔记)
2. 政府投资的特点
(1)非政府部门的投资特点:①②③从投资领域选择来看:由于企业的微观利益所限,企业投资不可能顾及非经济的社会效益,一般选择投资数额相对较小、资金周转快、见效快的短期投资项目。
(2)政府部门的投资特点:①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②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③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
3. 政府投资规模的影响因素 P83最后一段
l 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的主从顺序:
非政府投资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政府投资主要在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发挥作用
4. 政府投资的范围 P85头顶笔记
包括基本建设和其他资本性支出:
(1)基本建设科目:反映各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一般预算财政拨款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支出。
(2)其他资本性支出:是反映非各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上述的支出。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5.政府投资决策的标准
第一个:政府和非政府都遵循
第二个:资本技术构成高,劳动的生产率高
第三个:政府特有的标准(为什么?)
三、政府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地位和作用
l 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的主从顺序:①非政府投资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②政府投资主要在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发挥作用。
l 政府投资的调控方式:1、直接调节自身投资规模,间接调节非政府投资规模,保持稳定增长;2、调节自身投资结构,纠正非政府投资结构的偏差,使全社会的投资结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第二节 基础设施投资
1.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
(1)基础设施的内涵:广义、狭义(P85最后一段)
(2)基础设施的特征: P86①②③④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不同的特征。
从整个社会生产过程来看,基础设施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共同生产条件”。
2.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系
(1)基础设施是处在“上游”的产业部门,基础设施投资是一种“社会先行资本”。从价值构成来分析,基础设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构成其他部门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因而基础设施的价格变动具有很强的连锁效应,会引起整个产业成本的波动。
(2)基础设施的感应度强,感应度系数较高。基础设施在产业锁链中属于这样一类产业,即当基础产业、加工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时,一般要求适度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要求基础设施的适度超前发展。
二、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P87最后一段划线部分 P88—89 六种方式 三峡资金来源渠道 BOT的含义和优势
案例评析:(关于公共物品私人提供问题的研究和实践)
1. 在基础设施主要由政府及国有企业垄断经营的情况下,BOT方式所解决的不仅仅是一个融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经济体制转型的一个重要手段。换言之,外商带来的不仅是资金,还有现代企业制度及先进的管理模式。
2. BOT方式无疑是政府投资方式的一个重要突破。传统的政府直接投资方式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效率低下,采用BOT,既可以避免政府投资决策的失误,提高决策的效率,又可以避免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
3. 显然,并非所有的政府投资项目都适宜于采用BOT方式。只有那些采用市场机制能够获得预期收益的项目,民间或外资企业才愿意介入。
第三节 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
1.政府必须介入三农的理由:一般视角 (P91 ①②③)
2. 政府应该介入“三农”的范围 P91 3. 财政加大“三农”措施和力度 P93 四点
第六讲 转移性支出
1. P97头顶笔记
第一节 社会保险支出
(一)社会保障定义和内容 P96笔记
补充:
l 社会救济:指政府对收入在贫困以下的公民和因自然灾害遭受损失或发生其他不幸事故而暂时生活处于困难中的公民提供货币或实物帮助,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一种社会保障形式。
是最初出现的社会保障项目。包括济贫和救灾。
主要资金来源:财政预算拨款;同时鼓励社会捐款和公民互助。
目标:克服贫困。
l 社会福利:由政府出资兴办,以低费或免费形式向一部分需要特殊照顾的社会成员,提供货币或实物的一种社会保障形式。
主要表现为:国家、企业或集体兴办的福利院、敬老院、疗养院、儿童福利院、福利企业,其目的是使无生活来源的孤老残幼得到基本的生活待遇。
社会福利的经费:一般由政府财政负担。
l 社会抚恤:是指对国家社会有功劳的、特殊的社会群体给予补助和褒奖,确保优抚对象有一定的生活水平的一种社会保障形式。
主要包括:现役军人及其家属、退伍、复员、转业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烈士家庭、牺牲、病故军人家属,革命伤残军人和其他特殊对象。
资金来源:国家财政拨款。
(二)社会保险
1.定义:P96笔记 2.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P96底下笔记
(1)保险具有私人产品特征 (2)商业保险的局限性P98书本
①可分性:保险面向个人提供; (3)政府实施社会保险制度的几点理由P97—98
②排他性:先尽交费义务,并在符合一定条件的基础上才能享受该服务;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③竞争性:增加一个人的保险会带来额外的成本。
(4)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区别
1) 商业保险由个人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在受到某些损失时得到补偿。
2) 社会保险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运用保险方式,对劳动者遭遇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等特定社会风险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资收入的,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使他们仍能保证基本生活一种制度。
3) 社会保险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险政策和措施体系。
3.社会保险的内容
(1)社会养老保险
是指政府以立法形式确定的,劳动者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而退出社会就业领域,在养老期间给予养老金、医疗待遇及生活方面的照顾。
(2)社会失业保险:
政府以立法形式确定的,劳动者在失业时,应给予其基本的生活费、医疗补助费,并为他们提供专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
(3)社会医疗保险:政府以立法形式确定的,劳动者所享有的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权利。按一定的补助标准支付劳动者的医疗费用。
(4)工伤保险:政府以立法形式确定的,劳动者因工作而负伤、致残、死亡时,给劳动者本人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提供物质帮助(支付伤残补助金)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5)生育和疾病保险:对因生育而中断劳动和因患病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的劳动者,给予其生育和患病期间的收入补助。
4.西方保险制度类型(1)社会保险型;(2)社会救济型;(3)社会福利型;(4)国家保障型。
5.各国社会保险制度共同特点:P99—100
6. 社会保险资金的运作基本上采取三种:完全基金制、现收现付制、部分基金制。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1)完全基金制(fully funded):是一种以纵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要求劳动者整个就业期间或者投保期间在一个相当长的计划期间内,采取储蓄方式积累、筹集社会保险基金,整个社会当期交费收入全部用于当期缴费的受保人建立养老基金。
ü 其特征是建立个人账户,使退休金直接来源于社会成员本身的储蓄积累 。
ü 完全基金制的特点:投保人在工作期间积累资金,退休后领取保险金,支付水平与本人在职时的工资和缴费水平直接相关,可以激发投保人缴费的积极性,从而实现自我保障。
ü 时间跨度大,储备基金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基金的保值和增值的压力非常大。
(2)现收现付制(pay-as-you-go):以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用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 。
ü 特点:完全依靠当前的收入去支付现在的支出,以支定收,基金没有结余,从而避免了完全基金制下基金遭受通货膨胀而贬值的风险,也能够对基金进行有效的管理。
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