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多年后,一位叫宗臣的人奉旨来到福建作提学副使,罗贯中的后人借同乡的名义拜见了宗臣,请求准许刻印出版《水浒传》,以激发当时福建军民抗击倭寇的斗志,宗臣正负责整顿军备,听说了这件事后,即刻答应了他们的请求。这是《水浒传》首次正式刻印发行。
不过,后来《水浒传》的福建版本又失传了,据说仅剩一部五回的残本。到明万历年间,一位别号“天都外臣”的不知名的热心人,收集了民间的传抄本重新刻印出版。而在不断的传抄过程中,《水浒传》也经过了文人和艺人们不断加工增改,到明朝后期,已经出现了多种繁简不同的版本。万历年间杨宝见编的120回《水浒传》,则是我们现在一般看到的流行的版本。
再说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元朝末年,白莲教的首领刘福通等领导的红巾军农民大起义,如火如茶地兴起。元王朝在风雨飘摇中,轰然坍塌。这时各地农民起义军的领导地位逐渐被一些地主阶级分子把持,他们为了争夺皇帝的宝座,又展开了残酷的角逐和*戮。
公元1363年春天,张士诚率领他的部队攻破了安丰,俘获了红巾起义首领刘福通。虽然十有些幕僚反对,张士诚最终还是*死了刘福通。身为幕像的罗贯中对张士诚非常失望,战争的频繁、社会的动荡,耳姓的苦难以及战争操纵者的尔虞我诈、阴险狡猾、争权夺利,也让罗贯中感到十分痛苦和厌恶,最后他下定了决心,悄然离开了张士诚而四处云游。
云游中,他经人引见,认识了才华横溢的施耐庵。施耐庵儒雅非凡的风度和潜心创作的抱负,让罗贯中深深佩服,也得到了深深启发。他留了下来,与施耐庵师友相交,谈诗论文,帮助施耐庵写作,同时自己也开始了他的大作的书写。罗贯中对当时流行的关于三国时期魏、蜀、吴之间相互攻斗的故事,发生了浓厚兴趣。
三国的故事大约在晚唐时间已在民间流传,罗贯中决心决心写出一部更加完整、更加生动的三国故事来抒发自己的理想。他根据有关三国历史、杂记、民间故事等开始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写作。
后来施耐庵病逝。罗贯中带着施耐庵的《水浒传》的手稿和自己即将写完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来到当时印书的中心福建建阳,准备将书刻印出版。最终罗贯中的愿望没有实现,他也撒手西去,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