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并不是一件孤立的历史事件,它与明朝的国家治理观念、对外政策、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纷争有着密切的联系。
既然如此,这样重要的历史事件,为什么在《明实录》中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记载那么少呢?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背景明成祖即位后,北征蒙古,东南防倭,西南远征安南国,加以都城的迁移,宫室的兴造,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
在此背景下,明成祖一改明太祖时期消极的保境安民政策,转而为积极经营海外,发展以郑和下西洋为代表的海洋贸易,积累财富,满足国内的财政需求。
事实上通过下西洋开展海洋贸易,明朝政府确实积累了大量财富,从而使各项政策的实施有了坚实的财政基础。
明成祖
另外,为了巩固自身势力,明成祖再次扶持宦官。
明代初期,宦官势力虽经明太祖朱元璋强力打压,但到了永乐时期经过靖难之役的明成祖朱棣急于扶持新势力,于是宦官又重新登上了明代的历史舞台。
明成祖通过扶持宦官势力,掌握了对西洋贸易的领导权,牢牢把控了海洋贸易这一重要财政来源。
不论是为了缓解国库用钱还是为了巩固自身地位,下西洋都成为了一件重要且必须去做的事情。
明成祖剧照
《明实录》中的下西洋《明实录》中有许多宦官出使各国的记载,其出使国家之广,出使之频繁,远超前代。并且这种现象在郑和下西洋前就已出现,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明朝统治者也不断派遣其他宦官出使各国。
《明实录》就有这样的记载:
遣内官李兴等赍敕劳暹罗国王昭禄群膺哆啰剌,并赐王文绮帛四十匹及 铜钱麝香诸物。
遣内官马彬等赍敕谕占城国王,赐金织文绮衣二袭并锦绮纱罗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