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往往是统治者宣扬自身统治理念的重要工具,其中记载的历史事件应符合统治者自身的观念。
然而郑和下西洋本身已经是对“王者不治夷狄”这一正统统治观念的违背,郑和船队规模浩大军费开支庞大,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不符合王者不治夷狄的统治观念,因此《明实录》在修撰时没有记录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细节也就顺理成章了。
- “天子不宝远物”的观念影响
中国历代统治者讲求勤俭治国,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 的观点;墨子提出“节于身” 的观点,强调勤俭治国对于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重要性,只有勤俭节约才能使国富民强;司马迁也提出“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 的观点。可以说勤俭治国是历代统治者所遵循的正统观念,也为史家所着重宣扬的理念。
明朝初期国力强盛,周边各国使臣纷纷搭乘郑和宝船前来朝贡,进贡了大量珍奇异兽等宝物,朝中文官也创作了许多赞美珍奇异兽的作品,如杨士奇《西夷 贡麒麟早朝应制诗》、夏原吉《麒麟赋》、杨荣《瑞应麒麟诗》等。这些作品大多是对统治者的歌功颂德,虽然思想价值不高,但反映了大臣对于珍奇异兽的赞美态度。
《明实录》中统治者对待这些宝物的态度却不同,呈现出明显的“天子不宝远物”的特点。明太祖就曾以中国药物种类充足,随意接受外国进贡的香料,容易造成奢靡之风为由,拒绝接受外国进献的宝物,体现了明太祖勤俭治国的思想观念。
明太祖
《明实录》就有记载:先是朝鲜国王李瑈累以海青、白鹊遣使来朝贡,礼部言:“先有诏禁天下贡献,而朝鲜三进异鸟,虽曰小国效顺,然远方途劳,费亦多矣,请止绝之,以彰不宝远物之盛德。”。
从上文可以看出,礼部官员严格奉行着“不宝远物”的正统观念,面对朝鲜国的进贡,礼部官员直言不讳向皇帝阐明大义,请求禁止别国进贡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