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代人往往错解此“危”为“危险”的意思,误认为是危险的言论与行为。这个成语来自典故,这个“危”字并没有同化为现代的意思,我们还是应该以文言文的原有意思以整个词的寓言去理解。
2.张冠李戴,用错对象
有些成语是有特定对象的,如果错用则会发生理解错位和不合逻辑的结果。
以成语“明日黄花”的错用为例
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又《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万事到头都是梦到,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指菊花。人们在重阳节后再去赏菊,那时金黄的菊花已经枯萎。苏轼用明日黄花来比喻自己怀才不遇的境遇,暗示自己就如同那过时的菊花。
所以,当代人经常挂在嘴边的“昨日黄花”是并不存在的成语。今日黄花是正当时,明日黄花已过时,昨日黄花正是含待含苞待放,等待人们观赏。用“昨日黄花”来指代过时的东西是不合逻辑的。3.成语来源典故的曲解
由于对成语来源的典故不知或一知半解,并不能掌握成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或真正意图,贻笑大方也是常有的事。
以成语“不求甚解”为例
陶渊明(晋)《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不求甚解”并非结束,后面的“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即不仅自己要认真思考、寻求感悟,有时还要与友人互相研讨、共同切磋,之后得到感悟的快乐。所以“不求甚解”是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
现在有人将“不求甚解”,与“浅尝辄止同义,认为读书不需太较真、研究得那么深刻,是对这个成语的错读。曲解陶渊明的话并用来为自己的不认真读书辩护,是自我欺骗、自我安慰的借口而已了。
4.语义理解错误
对成语的语义理解的偏差或错误,会产生歧义、异义甚至反义。
以成语“愚不可及”为例
《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在夸宁武子这个人的智慧卓越,在某种时刻假装愚昧。指一个人虽然表面装傻,但是心如明镜,这里的“愚”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愚蠢,而是一种高超的生存智慧。
现在却是被经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愚蠢到了极点,别人都赶不上。和原义相比,真是南辕北辙。
5.成语喻意的误解
有的成语有特定的指代、寓意,不可乱用或错用。
以成语“瓜田李下”为例
古乐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意思是说:在瓜田里不要弯身提鞋,以免让人误解为偷瓜;在结满李子的树下不要整理帽子,以免抬手的动作让人误解为偷摘李子。提醒大家注意言行,一些无意识的举动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误的联想。正如曹植的一首诗《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