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曳距:拖曳距的定义稍微复杂一些,它是通过前叉转向轴(三角架轴心)延伸至地面形成的轴线 A,和由前轮轴轴心延伸至地面形成的垂直于地面的轴线 B 所构成。在地面上,轴线 A 和轴线 B 所落点之间的距离即为拖曳距。拖曳距增大会导致车辆在行驶时更倾向于自动回归稳定状态。相反,若拖曳距减小,骑手会感受到更为敏捷、灵活的操控。
这些规格数字可以帮助你初步了解车辆悬挂的性能和特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规格只是一方面,实际的驾驶体验和调整也是影响悬挂性能的重要因素。
Q2、什么是油气分离减震?什么是油气混合减震?
避震器内部除了活塞机构外,主要包括阻尼油和气体。根据当前的避震设计,可以分为油气分离和油气混合两种设计。
油气混合的简单案例就是一般摩托车的前叉结构,固定了一定量的油后,在整个系统内还会存在一定空间。而油气分离常见于单体式避震器,在筒身内增设了一个活塞来隔离油和气体,使得气体和阻尼油互相不接触。
油气混合的设计因为零部件较少,成本较低,同时内部零件的减少也降低了运转阻力,使得操控更为顺畅。此外,在相同体积的悬挂设计下,油气混合可以容纳更多的油量,有利于保持工作温度更为稳定。
然而,由于缺乏分隔,油气混合更容易产生气泡和空穴现象。一旦阻尼油产生气泡,将会影响其阻尼性能,这也是油气混合设计的缺点之一,即阻尼性能较不稳定。
油气分离设计由于气体拥有独立的气室,可以注入高压气体,有助于减少空穴效应,使得阻尼性能更加稳定。
然而,由于需要考虑气密性,零件的精度要求较高,因此成本也相应提高。同时,额外的活塞组件在初始运转时产生的阻力也较大。
Q3、减震外面挂一个气瓶到底好在什么地方?
一般避震器的减震筒内除了包含阻尼油外,通常也含有气体。然而,由于减震筒的空间有限,不论是油气混合或油气分离式设计,阻尼油和气体都必须共处于筒内。
因此,一种常见的设计方法是安装额外的气瓶,以增加新的空间来容纳气体和阻尼油。这种方式可以增加阻尼油的容量,延长减震筒内活塞的行程,提供更为稳定的工作温度,从而获得更出色的阻尼稳定性。
此外,外挂气瓶的设计通常采用油气分离的方式,其中气瓶内设有活塞来将阻尼油和气体分隔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