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的灭亡,士族门阀怎么消亡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9 19:24:34

士族与庶民

从唐太宗修《氏族志》,以及科举制度、宰相人数的数据看来,我们可以发现,李唐王朝并没有彻底消灭士族的意思,否则李世民也不会因为崔、卢和自己并列第一而气急败坏了,他们只是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打压士族门阀,减小其对皇权的威胁,再用科举制度,形成良好的社会阶级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士族与庶民的阶层差距。

比如说,唐朝人虽然看重士族,但主要体现在朝政和婚姻方面,通过士族联姻,巩固在朝政上的话语权,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士庶的差距微乎其微,比如穿着方面,除了朝廷官员有特定的官服之外,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日常服饰都穿着襕(lán)衫,除了赤黄色为皇帝专属以外,其他颜色各个阶层的人都可以随意穿着。《舆服志》

士族的灭亡,士族门阀怎么消亡(9)

但是在士族与庶民之下,还有一个非常凄惨的群体——贱民。

贱民统统为奴隶,又分官贱和私贱,杂户、官户、工乐户等属于官贱,有的来自前朝遗留,有些是俘虏或者犯人,或者是最底层的乐工,这些人都没有户籍,但是如果表现好,或者运气好,是可以脱离贱民,恢复庶民身份的。

依附于门阀士族的贱民,男的叫部曲、女的叫客女,由士族直接进行管理,称为私贱。最最可怜的私贱要数随身和私奴婢了,一旦命运捉弄,落入这个阶层,那就永世不得翻身,作为士族的终生奴仆,命运之悲惨,《唐律疏议》明确规定,奴婢等同财产,等同畜产,是畜生、是猪狗,不被看做是人。

一些不严谨的唐朝影视剧,里面的大臣面对皇帝称奴婢,这相当于大臣对皇帝说:臣是猪狗,臣不是人。我骂我自己,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士族的灭亡,士族门阀怎么消亡(10)

由于奴婢的财产属性,唐朝也形成了一条完善的奴婢买卖产业链,敦煌出土的《唐代奴婢买卖市券副本》记录了详细的奴婢买卖过程,一个13岁的奴婢价值21匹生绢,并且还要有5个人作为担保,为了防止恶人把劫掠良民当奴婢买卖,《唐律》规定一经发现,处以绞刑。

可能是具有异域风情的缘故,最受欢迎的奴婢是来自附属国新罗的“新罗婢”和“昆仑奴”,富豪家族争相购买之。又因为这个原因,新罗到唐朝的海域,形成了一股专门掠夺新罗良民贩卖到唐朝的海盗势力。

唐朝多次明令禁止这种行为,但收效甚微,即便是产生了效果,被恢复良民身份的新罗婢也因为无依无靠,没有办法回到家乡,后来新罗人遭不住了,派遣使者入唐,诉说惨状,请求唐朝用便船送他们回家,唐朝廷这才下令:“是新罗百姓,情愿归者,送其归去”。

士族的灭亡,士族门阀怎么消亡(11)

士族的没落

唐宪宗年间,有唐一代最大的党争——牛李党争愈演愈烈,著名诗人李商隐就是这场党争的牺牲品,有人认为牛党的首领牛增孺出身庶民,而李党的李德裕出身士族,本质上牛李党争就是一场士庶之争。

科举制度的完善,让曾经的门阀士族逐渐向文官体制过度,是士族没落的一个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从安史之乱后,唐朝进入节度使割据的时代,以往那些门阀士族不得不放弃地方势力,全力拥抱唐王朝新的官僚体制,这就造成了门阀士族在朝廷内虽然还有话语权,但是朝廷对地方控制力越来越弱,朝廷连自己都保不住了,门阀士族又怎么可能有力量自保呢?

到唐末藩镇割据,地方上的军事实力越来越强,还诞生了以“牙兵”为主的职业军人,而那些显赫数百年的门阀士族,没有一个掌握过藩镇大权。

士族的灭亡,士族门阀怎么消亡(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