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年糕
品牌:采芝斋
这里的年糕特别,带着玫瑰花瓣。这款点心是采芝斋在1928年创立的时候就有了。它叫“年糕”,但其实是一个发酵的米糕,不是江浙理解的糯米年糕。甜度蛮高的,红色的是玫瑰花汁,然后最上面点缀玫瑰花。
其实,淮扬的花糕才是真正的活色生香,从明清“船宴”开始发端,那美感早胜过臆想中西门庆的床。阿城老师去威尼斯时随身带了一本《扬州画舫录》,这东方威尼斯的浪漫与情志都飞去意大利了。
请“在吴贸易者”洽谈生意,船菜成了社交利器。吴门宴席,设冷盘佐酒菜,再热炒菜肴,间以精美点心,最后上大菜,大菜往往以鱼为末,图“吃剩有余”的口彩。厨师深谙席间吃客心理,点心越来越细致,横不得雕梁画栋。明清时期,不单官贾,文人墨客也在游船上享受宴席,糕点可口之余,还必须满足香、软、糯、滑、鲜、型,为了完美呈现主人的雅趣。红楼梦中,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所吃的精美点心就是船点。
那时候,糕点才有机会最后升华成“养眼”的类型。和我一样酷爱杭州的明末大才子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记载的“山楂饤”、“山楂糕”、“松子糖”、“白圆”、“橄榄脯”和“带骨鲍螺”,其实是花式糕点精致分类的最实在佐证。第一个山楂饤,是用来祭祀或者观赏的。古代人在糕这件事上,仪式感强。后来,当年给神吃的“山楂饤”与人吃的“山楂糕”合体,我大胆猜测,京八件里重要一味就是由此而拉,通常以山楂锅盔的质朴面貌示人,最多顶上胭脂红印一朵小花,表示内藏春意。苏州的山楂糕直接脱掉了盔甲,方方红艳的山楂糕活像胭脂冻。可见做糕这件事上,南方要奔放得多。
而更过分的要数《金瓶梅》里的“带骨鲍螺”,那是花糕中带妖气的那种,在奶油中掺入羊脂、蜜糖(增加黏性),沥入冰水中盘旋成螺蛳状,则为鲍螺。陆游《钗头凤》里面“红酥手,黄藤酒”一句,这个“红酥手”就是形容陆游的爱人唐婉少女时手像加了胭脂的粉红色酥油一样娇俏。其实,张岱这种花样渣男当年就是拿胭脂染指,做少女版“带骨鲍螺”的始作俑者。嘴里的华而不实,古代可以是对上天的敬意,对大场面的装陈,甚至充满诗意的撩妹工具。
苏州人可能只是回眸一笑:“我们历史长,是分清清楚楚的。”传统苏州糖年糕,就有白糖桂花糖年糕和红糖年糕两种,猪油年糕一般是大块,有玫瑰、薄荷、枣泥、水晶四种。常见的就红的玫瑰味,绿的是薄荷味,表面再撒一点桂花,好似《红楼梦》里的怡红快绿。制作时要拌上提前腌制三天以上的糖板油,让糖分完全渗透进板油里,这样一口咬下年糕才能从灵魂深处发出那句:真香!
名称:玫瑰酱蜜糕
品牌:江南春
江南春的玫瑰酱蜜糕,其实就是苏式的猪油年糕,每一口都嵌着玫瑰花的花瓣,整个玫瑰花香非常浓郁。
农历十一月(冬至节),苏州小孩子和整个江南一样吃冬至团子。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年),小小孩子能吃到一块猪油糕,那就是天堂。可是再心急,那猪油年糕也不能生吃,猪油丁是腌制好的生板油,所以猪油年糕属于半成品。那是一块看起来最不花,其实最花的糕,里面可都是猪油花!将猪油年糕切成片。一种吃法就是将鸡蛋打散,年糕上淋一层鸡蛋液,用锅煎着吃。另一种吃法是裹着春卷皮煎。苏州人年初一这天下午的点心总有煎年糕,还可以用春卷皮子包着猪油年糕,在油锅里炸至外脆里糯。放入不同口味的猪油年糕,就有了薄荷味和玫瑰味的春卷。桂花圆子、赤豆圆子、酒酸圈子等等都是配角。
早在宋代就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糕点也是粮草先行的。书法有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宋四家,糕点到清代才到了全盛时期。到了清道光元年(1821),浙江慈溪人黄启庭闯荡到了苏州。他到了被曹雪芹誉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阊门闹市,有了现存最老糕点店“黄天源”的雏形。当时也有黄天源与颜聚福、乐万兴、谢福源、柳德兴在行业中被称“四庭柱一正梁",又以“黄、颜、乐、谢夹一柳”闻名于世。
江南人虽然喜甜好糯,玩起花样来,也是字字玑珠。“南派”糕点的始祖,其实指的就是苏州,关于糕点,苏州人花得一丝不苟,严格遵循着春饼、夏糕、秋酥、冬糖的规律,养生不敢说,养心这层面上至少名字不是“美意”,就是“彩头”。清代宫廷大画师徐扬笔下的《姑苏繁华图》,可见苏州花糕的讲究,他们更喜欢按照特殊习俗来吃糕送糕,“状元香糕”这种名目就说得明明白白了。而画中,木渎斜桥边有一家茶食店,悬着“乳酪酥”、“桂花露”、“玉露霜”、“状元糕”、“太史饼(又称太师饼)”五块招牌,一种糕一个“专门店”,可见发达。
我的好朋友“小妹姐”是苏州美食家,她跟我说,小时候对过年的记忆,就是妈妈给糖年糕切条,裹了蛋清煎,非常香。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春节),苏州糕点圈“四大名旦”正当红,白糖(黄糖)桂花糖年糕、玫瑰薄荷猪油年糕、八宝饭、小圆子,小孩子一样都能不少。吃完,就寓意一年四季糕糕(高高)兴兴,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苏州还有一种“撑腰糕”有意思,长者吃的,糯米粉蒸的,比糖年糕瘦长。“片切年糕作短条,碧油煎出嫩黄娇。年年撑得风难摆,怪道吴娘少细腰。”说的就是二月初二的“油煎年糕”。苏州老人家买撑腰糕,一般到万福兴、黄天源等百年老店。清代的蔡云在《吴歈》中就有这样的描述:“二月二日春正饶,撑腰相劝啖花糕。支持柴米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花”在春花一样预示着生命的力量,“撑腰糕”当然有资格被列入春令进补的名单里。
掰掰手指,苏州吃糕的日历很长!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吃糖汤圆子。农历三月清明节,吃青团子。农历四月十四日,为“轧神仙”,要吃神仙糕。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农历六月吃绿豆糕、薄荷糕、米枫糕。农历七月吃豇豆糕、赤豆糕。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桂花条头糕、月饼、桂花糖山芋、桂花糖芋艿、焐熟藕。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吃重阳糕。农历十月,吃南瓜团子...糕点传到杭州,就什么都一股脑儿卖了!
名称:双酿团
品牌:江南春
杭州双酿团一直是糕点里面的销冠,非常清淡,外面的糯米团子是没有任何调味的,只在核心的地方有豆沙和芝麻馅,所以叫双酿,几十年如一日的爆款。
如果非得说一个时令的花糕,那“荷花糕”只能算一半,并不一定夏天吃,只是一般专给老幼吃的。我看食用方法是用凉开水(或直饮水)浸泡至荷花糕化开。我上锅隔水蒸,没有看见糕糊呈荷花状铺开,但反正是糊里糊涂了,只能脑补“荷塘月色”。
口感比较像袁枚《随园食单》里传说中的软香糕:“以苏州都林桥为第一。其次虎丘糕,西施家为第二。南京南门外报恩寺则第三矣。”
名称:荷花糕
品牌:江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