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谓:“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中医讲究“慎和五味,五脏安和”。五味入五脏: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夏宜养心,因此夏宜食苦,中医历来有“食苦度夏”的养生观点。
苦瓜
苦瓜,以味得名。广东人多称之为凉瓜。其瓜面起皱纹,似荔枝,遂又称锦荔枝。粤港澳大湾区一带又称之为“半生瓜”,意指需要半生才能参透其苦味,才会爱吃此瓜。
苦瓜食用最早记载于明代的《救荒本草》:“救饥采锦荔枝黄熟者食瓤”。
明代兰茂所著的《滇南本草》收载苦瓜始作药用,谓其“治丹火毒气,疗恶疮结毒,或遍身已成芝麻疔疮疼难忍。泻六经实火,清暑,益气,止渴。”
《本草纲目》记载:“苦瓜原出南番,今闽,广皆种之。五月下子、生苗引蔓,茎叶卷须,并如葡萄而小。七八月开小黄花,五瓣如碗形。结瓜长者四五寸,短者二三寸,青皮,皮上痱痂及荔枝壳状,熟则黄色自裂,内有红瓤裹子,瓤味甘可食,其子形扁如瓜子,亦有痱痂。南人以青皮煮肉及盐酱充疏,苦涩有青气。”
《随息居饮食谱》称苦瓜:青则涤热,明目清心。熟则养血滋肝,润脾补肾。
苦瓜虽好,也非人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