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司马元显当时是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才作出这种承诺的,从其内心而言,他并不希望刘牢之与自己分享权力,因此常常处于既怕刘牢之但又不敢与之闹翻的矛盾心态。刘牢之是个明白人,完全懂得起司马元显的心思,因此两人的关系长期处于一种微妙的貌合神离状态中。
这样相对平安的日子过三年后又起风波了。镇守荆襄的桓温死后由其子桓玄继承爵位。桓玄仪表威严,素有盛名,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瞧不起司马家族的弱智和败类当皇帝掌朝政。继承父亲的爵位后有了资本,就起荆襄十镇之兵,顺江而下直扑建康。朝野震惊不已,时任皇帝司马德宗任命司马元显为征讨大都督,刘牢之为前锋都督,去讨伐桓玄。
桓玄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没有算到刘牢之如此英勇善战,拼尽全力也冲不破刘牢之的防线。黔驴技穷地他心生一计,派人到刘牢之那里当说客,明明事成之后,以司马元显的官位相授。
刘牢之有些拿不定主意,心想如果坚守防线,把桓玄击败,就有再造社稷之功,但功高震主哦,司马元显能容纳下自己吗?如果被桓玄打败,那就退无归路了。他打算重演讨伐王恭那一幕。心腹参军刘裕劝他,一反再反形象不好失去民心,应当直接抗击桓玄获取忠君美名。
刘牢之被鬼迷了心窍哟,完全不愿听别人的劝告,投靠了桓玄。桓玄打进长安,*了司马元显,但对刘牢之的承诺却忘到九霄云外云了,只封了个会稽内史这类小官儿。
刘牢之愤怒不已,他打算纠集部下讨伐桓玄。刘裕又劝他,你若反桓玄,你一生中就有三反了,天下人谁能容得下你啊!
固执的刘牢之不听刘裕劝告,带领部下就向京口出发,没走多久部下就尽散了。刘牢之想到自己孤身一人已毫无作为,也不会为桓玄所容,只好上吊自*。淝水大战的功臣上吊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可叹可悲。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杂文学会理事、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理事。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