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地方不同,叶儿粑有不加青汁的版本,直接用糯米和粳米混合,包裹着芝麻红糖甜馅或芽菜鲜肉咸馅,放在柚子叶上,轻抹一层油,旺火一蒸,清香滋润,醇甜爽口。好吃的叶儿粑得做到“不沾盘、不沾筷、不沾牙”三不沾原则。
08 | 四川成都——艾蒿馍馍
成都人的爱撸签的天性,还演绎在艾蒿馍馍身上。把糯米粉换成面粉,裹上艾草,四个为一串,下油锅一炸,扑鼻的香味袭来,金灿灿的模样别提有多诱人。
爱吃辣的还能往上加些辣子,酥脆的口感中裹挟着刺激。
09 | 广西壮族——艾粑
“三月三,艾馍鲜”,广西许多地方都有清明吃艾粑的习俗,它也被称为艾馍。艾草采完后加碱,再在凉水中浸泡去除苦味,剁碎后和糯米粉一起揉成粉团,最常见的馅是芝麻花生加糖。
在每个艾粑下面,都会垫着一长条芭蕉叶,以防糯米粘锅。蒸熟后把芭蕉叶包着艾粑吃,既不会烫手,也不会粘手。在广西桂林,当地人吃艾粑的时候习惯配上一壶油茶。
10 | 福州——菠菠粿
青团,在福州地区则被称为“菠菠粿”,因为它是用“菠菠草”制成的,菠菠草,是自然馈赠给福州人的时令礼物,也是鼠曲草的别称。它的柔韧性强,做出来的粿皮更有嚼劲。
清明前后,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菠菠粿。将米加入菠菠草磨浆沥干后,揉搓成团,包入馅料蒸熟。福建人最爱萝卜丝肉馅的,那是他们记忆中的美味。咸口的还有菜心馅和八果馅,口味多种多样。
11 | 安徽——蒿子粑粑
点击上方视频观看蒿子粑粑的做法
清明时节野蒿香,蒿子粑粑是皖南一带的清明节令小吃,可做甜咸口味,冷吃热吃两相宜,还能油煎。野蒿独特的香味绽放在唇齿间,吃它有益于祛湿清热、消炎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