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是班上公认的最用功的孩子,每天早早地来到教室,连其他同学打闹休息的课间时刻,都能看到他在一旁捧起课本背书。说到勤奋,人人都得对小明竖起大拇指,大家都能看到他苦读的身影。可是一到考试,小明却总是没能有个理想的成绩,甚至还比不上一些没他用功的同学。周围人觉得奇怪,小明自己也着急得不行……
这不是个例,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不时就会发现,每日认真看书背书的同学,成绩却无法匹配上他努力的程度。
有些同学像小明本人一样,咬牙坚持呢,成绩又无起色,事倍功却半。
有些同学想学习小明坚韧的精神,可书本上大量的文字知识,一看就静不下心,花了很长时间去背诵又记不住,甚至产生厌学心态,造成越记不住越不想记的恶性循环,索性大呼一声,“记性不好”就放弃了。
还有些同学觉得记东西让人头大得不行,明明书上写的“马冬梅”,也反复记了好多遍,可考试时候就是两眼一抹黑,只能隐隐约约记得,是不是“孙红雷”。
今天就要告诉大家,出现这些问题,其实归根结底是没找对方法。光去“背”不是解决办法,而应该找对方法去“记”。
要跳出“背”的机械重复怪圈!
一说到记,很多同学拿起书直接开始背诵书本内容,就像事例中的小明一样,每天安排出很大一部分时间,晨读、夜读、打卡等方法多管齐下,天天背得头昏脑胀,考试动笔的时候却写不出东西。
为什么这种方法看起来很用功,花费精力也多,效果却没有呢?因为不断背诵的过程中,你可能只是在机械重复,而不是在记。
我们先来了解两个概念,短时记忆和长效记忆。
短时记忆,亦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存下来的记忆,也称为永久性记忆。
在一遍一遍的重复后,同学们在短时间内对要记住的内容有了较清晰的印象,老师马上再问一遍,基本上都能把内容复述下来,这属于短时记忆,也是我们在背诵时常见的状态。 但是过了一天,或者更短的时间,比如将书翻到下一页开始新内容,前面刚背过的东西就想不起来了,这就是短时记忆已经失效,却没有加工形成长时记忆,留在头脑中变成自己的知识储备。
其实记忆有方法和技巧可循,用对了方法,储备知识并不难。
下面介绍四步记忆法,教你成为行走的知识储存器。
一、 化整为零语文课上,老师经常会带大家做一个训练,根据内容侧重给课文划分层次,加速对文章脉络的梳理和对主旨内容的理解。
段落划分法可以化用到记忆的准备阶段。
面对很多内容不知如何下手,记忆的东西内容量比较大时,就可以化整为零,将整体划分成几个部分,从围绕一个大主题变成几个知识点,拆分段落,逐条逐段去记忆。
拆分的时候,可以依照目录章节,也可以按照时间线,总之,化整为零的同时,也是在梳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