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依然是主要的考试形式,参加人数很多,考察的是文化水平和才干。接下来是会试,是一种面试形式的考试,主要测试候选人的才干和智慧。最后的殿试是决定最终选拔结果的关键考试,只有通过殿试的考生才能成为官员。
虽然明朝的科举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病,如出现了八股文等晦涩难懂的写作方式,但其作为一个选拔官员的机制仍然得到了肯定和重视。学校教育也逐渐纳入科举体系,主张“科举必有学校”。由此可见,明朝的科举制度在考试规模、内容和方法上均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科举的终止1898年,光绪皇帝颁布了一系列诏书,试图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他下令将科举考试从传统的四书五经改为策论,并将全国的学校改制为中学、西学之学校。此外,他还废除了科举中的最后阶段“朝考”,以及不再以楷书为标准录取考生。
1903年。这一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和署两江总督张之洞联名上疏,请求逐步废除科举。他们的理由是科举的存在使得人们过于依赖科举成功,而不愿意去新式学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