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中的店面还有原来的影子。
店里的绿植装置仍然生机勃勃。
在商业上,Bee 也很清醒。2018 年开构客咖啡,并非情怀,而是看好咖啡行业。当时上海的一批精品咖啡馆拿到融资,开成了连锁,Bee 觉得成都会跟上这个脚步。她没有选址在后来独立咖啡馆扎堆的成都老城区,而是把店开在自己之前工作的软件园;除了想让上班族喝到不错的特色咖啡,还想提供可以交流、开会的空间。在这一点上,构客的竞争对手,其实是同样有会议功能的酒店大堂。
当时,上千平米的构客,是成都最大的咖啡馆。Bee 对市场的预期和店铺的定位,都没错。咖啡卖得好,在空间里落地的活动也很多;租用空间的客户很多来自北上广。千算万算,没有算到疫情,突发状况下,企业用户迅速收缩。「抗风险能力极差,」Bee 很平静,「我们的定位不一样。如果专注做咖啡的话,我 4 年前预想的成都咖啡时代,已经来了。」
Bee 觉得,如今的成都,咖啡消费市场够大够多元,容得下连锁,也供得起独立。对那种「小而美」的咖啡店比较友好。这话不是没有根据。2021 年,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出具了一份调查报告,其中显示,上海独立咖啡馆占比 57.01%, 成都则高达 81.07%。但 Bee 也觉得,店是很多,但「赚钱也比较难。开得下去的店,得有自己的特色」。毕竟,开店从来不浪漫,需要现实地面对房租、人工、成本。讲到这儿,她推推眼镜,笑着说自己近一两年都准备转线上了;假如一定要再开实体店,最重要的就是「算得过账」。
程丹梦和她的 Wow! Coffee。
开店 5 年了,Wow!Coffee 的主理人程丹梦,自称「到现在团队的账我都是不看的」。店里摆着的数十张世界咖啡大赛的证书,是她一直以来在咖啡界「走花路」的有力证明。其中也有 Bee 获得过的 Q 认证,但丹梦说,这只是证书中第二难考的,最难的是那张 WCE(世界咖啡活动委员会)认证的世界咖啡冲煮大赛国际感官评审。她已经从竞赛选手上升到评委,国内各种大赛的评委席上,也常见她的身影。
但她最自豪的身份,是 Wow!Coffee 的主理人。开一家这样背靠社区,以精品与特调咖啡为主的咖啡店,是她学咖啡以来就笃定的梦想。而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大妞,最终把店落户成都,很简单,「因为爱情」。
2012 年,丹梦的先生,台北人,要来成都开创工艺品事业;她跟着来了。当时说好,就来两年。结果,「我不想走了」。北京或台北,两个成熟的大城市,对她的吸引力不大。她爱上了成都的多元:「快节奏和慢节奏都有,和本土风格结合得很好。」
这是成都给她的整体感觉,也算是对本地精品咖啡这些年的发展做了一个言简意赅的总结。丹梦说,成都现在有本土化的盖碗咖啡,也有写字楼里的商业咖啡馆,还有很多像 Wow!Coffee 这样的精品社区店。不管是澳洲风、美式风、欧式风,甚至中东风的咖啡馆,除了装修,产品也一定会跟随品牌调性。只要有特色,都会共存得很好。「这种城市的包容力是非常打动人的。」
程丹梦在做手冲咖啡。